回顾怪才王圣阳不上数学课高考却满分,面对

高考,是我国公开、公平选拔人才的一场全国性的考试,它被称为是“年轻人的战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莘莘学子们以笔杆为枪,以知识为弹,奋勇地向自己的目标冲刺。

而许多人因为数学的深奥与复杂而成为了自身的短板,在这场较量中未能取得胜利。

古人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今天的这位主人公便是如此。

王圣阳

他是一匹凭借着数学满分,而从高考大军中脱颖而出的一匹耀眼的黑马:王圣阳。

然而这位酷似哈登、满脸大胡子的少年的成功路上,却是充满曲折与坎坷的。

他并非生来就对数学有着极高的天分与浓厚的兴趣,甚至可以说最初的他对学习都没有丝毫的天分。

圣阳的往事

王圣阳出生于山东青岛的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拿到的薪水是十分微薄的。

然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每一个父母的心愿。王圣阳的父母也是如此,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天出人头地,飞出这座小城,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然而天不遂人愿。幼年时期的王圣阳十分贪玩,他上课不听讲、作业从来都不认真做。

渐渐地,他成为了班级里倒数的“差生”。与同龄人的距离越拉越远。

为此,老师曾经多次找过王圣阳的家长,希望能对这个孩子加以管教、引入正轨。

然而无论老师与父母如何苦口婆心的劝导,这个顽皮的孩子从不把这些话放在心里,只一味地贪图玩乐,无心学业。

这个孩子在父母与老师的眼中,已经成为了一个近乎顽固的存在,王圣阳的种种表现让老师与父母极为失望。

当时,他的父母甚至已经感叹道:这个孩子也许生来就不是学习的那块料。不强求他也罢!他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这位后来的天才少年就在这样的玩乐中,糊里糊涂的走过了自己的小学生活,直到上了初中以后,他的生命才出现了一次巨大的转折。

刚念初一的他仍然每天无所事事,重复着以前的生活。然而到了下学期他无意间听了一节数学课,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用直尺与圆规是否能做出三等分角?”

当时这个问题让王圣阳十分感兴趣,从小就喜欢动手实践的他立马研究了起来。

但当时他并不知道,这个问题在数学史上已经得到了证明——此命题是不成立的。

他回家苦心研究,终于得到了三等分角。于是他兴高采烈地跑到老师那里,自信满满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然而老师却用严密的逻辑、高密度的推理,告诉了王圣阳的做法是不够严谨的,所以导致了判断的错误。

而这次对数学产生兴趣的王圣阳,经历了老师的这次纠正以后,不但没有浇灭他对数学的热情,反而使他对于这个神奇的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来数学是如此的多维、奥妙。

从此以后他对数学如痴如醉,课上认真听讲,有不懂的地方立马就向老师提问。他学得认真、又肯吃苦,不久,王圣阳的数学成绩就突飞猛进。

然而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对于王圣阳而言已经是远远不够的了,他此时对于数学的热爱已经远远超过了同龄人,那是一种近乎于疯狂的迷恋。

他不仅每次在考试中都能拿到数学单科第一的优异成绩,还多次参加各种数学竞赛,数次夺得大奖为学校争光,成为了学校里小有名气的“公众人物”。

王圣阳突如其来的变化使得老师、同学和父母对他刮目相看,对于他的成绩无不赞赏。谁也没有想到当年那位浪荡贪玩的男孩竟然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年,王圣阳一路走到了高考的关卡,面对查询高考成绩这样的大事王圣阳却淡定自若:“考完出来我就对了答案了,觉得自己答得还可以,应该是没有问题。”

父亲从招考办了解到王圣阳的成绩还不错,这才敢去查成绩:他以总分分、数学满分的优异成绩进入了北京大学的数学系就读。

父母当即留下了幸福的眼泪,自己的孩子终于走进了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学府。

记者挖掘圣阳学习经

在这个普通的小家庭中竟然出现了一颗如此耀眼的星星,引来了无数记者与媒体对王圣阳的走访,希望能从王圣阳本人与家庭中探寻到他的高分秘籍。

记者走入王圣阳的家中,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屋子,甚至有些许的老旧。然而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贴满了客厅、卧室墙壁的那一张张明晃晃的奖状,那是在各种数学大赛中获得的荣誉,也几乎记载了王圣阳在数学的海洋中一路以来的脚印。

记者仔细观察这些琳琅满目的奖状:真是数不胜数。几乎都是数学竞赛,而且大多数都是省级、甚至国家级的比赛。

然而王圣阳的父母却十分朴素,他们表示对孩子的学习没有操过什么心,只是让王圣阳放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还表示,王圣阳最热爱的无疑就是数学。

紧接着记者走进了王圣阳的卧室,他正在伏笔案头,走近一看他原来是在解数学题。

要知道记者采访的时候,王圣阳已经拿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此时的他原本可以享受一下闲暇的时光,然而他竟然还在继续做数学题。

王圣阳也表示:学习是不分时间的,只要想学,任何时候都可以。

随后记者想要看看王圣阳的高中数学课本,她觉得如此的数学学霸,课本上一定有许多笔记,可以供其它学子学习参考。

然而当王圣阳翻出课本时,记者却大吃一惊——高中的四本数学教材竟然与新书无异。记者翻看书本:“天哪,这里面一个字都没有,你竟然连名字都没写?”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这位眼前的数学满分的少年平时都不看书的吗?

我们从王圣阳的口中得到了答案:原来,初中时期数学突飞猛进的王圣阳,早就已经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已经向老师求教高中数学的问题,在一次次大赛的磨练中,王圣阳的数学水平早就远超同龄人许多。

这样的他升入高中后,自然不会满足于学校按部就班的课程,从高二上学期开始,他就已经从来不听数学课了。

用王圣阳本人的话来说,那就是“课我也不上,题不写,作业也是不做。”

网友们对这件事进行了一番调侃:老师总是说熟读课本就能将数学成绩提上来,我从来不信。原来学霸熟读的是同济的高等数学教材。

在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熟练掌握高等数学的知识,可见王圣阳的数学功底有多么深厚。

然而随着记者与王圣阳的深入谈话后我们才得知,原来这位高材生经历过一次高考的失败,他复读了一年。

“一个木水桶能装多少水,不是由最高的那块板子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那块板子决定的。”

从初中开始就对数学多加钻研的王圣阳,自然数学上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他由于幼时贪玩,其他学科的成绩就偏差一些。

第一次高考他的数学就是满分,然而严重的偏科导致他与自己钟爱的北大学府失之交臂。痛定思痛的他决心再战一年,恶补短板,提升成绩。

王圣阳是怎么做到在短期内提升飞快的呢?

原来,王圣阳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十分在意每次解题思维的提升,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

而这样的思维不单单可以运用在数学上,在其它科目中也可以广泛运用。他本人表示在弥补其它科目的弱势时,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原来,他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已经总结出了独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体系:建立起知识骨架后,不断地根据个人需要填充知识细节。

就这样,王圣阳再度经历了一次高三的生活,最终心仪已久的北京大学。

不同常人的学习态度

据王圣阳的同学描述,其他的同学在高三这年都是如火如荼的备战,因为这一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时刻。

高考生

大家的心理上、身体上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按理说复读生的压力应远超于普通学生,可偏偏这位“大胡子同学”跟个没事人似的,在他的身上完全看不到一点压力的影子。

同学们对此感到十分纳闷:他除了数学以外的其它科目成绩都比较差,几门科目在一年的时间内同时恶补压力其实是很大的,他怎么一点都不着急呢?

原来,王圣阳从来不把学习当做是一个压力去看待,他认为学习并不是单纯的做题或者考试。

对于王圣阳而言,学习从来都不是一种负担,相反,学习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位成绩优异的王圣阳表达的观点,竟然与,历年来考入高等学府的高材生的看法,如出一辙。

纵观历年高考筛选出的佼佼者们,他们无一不是全方位发展的学子:有的人热爱绘画、有的人热爱哲学、有的人热衷社会实践,王圣阳与他们一样,他深深的热爱音乐,在学习之余,他选择拉小提琴来陶冶自己的情操。

学校的学习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浩瀚的生命长河中的一个小小的阶段。它并不独立于生活,相反,学习与生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部分。

“学习的知识源自于生活,而知识能指导我们更好地生活。”只有将学习与生活融会贯通,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意义、激发学习的兴趣进而产生一股坚不可摧的学习动力。

“你要试着感受学习的美。”王圣阳如此说到,“要试着与学习共处。”

事实上,王圣阳在学习的时候不断地收获新的知识,以此运用到生活中去,比如计算出学校到家里的最短距离、迅速的判断哪一个优惠方案是最实惠的。

这些给王圣阳带来了一种无法替代的美感,使他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了无比的愉悦。这与我国古代先贤孔子,所倡导的学习观念不谋而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者者不如乐之者。”

至于王圣阳学习的关窍,王圣阳只说了三句话:

第一,对一件事物如果没有热爱是不可能做好的,要注重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

其次,学习无所不在,不单单局限于课堂上,学习应该时时与我们相伴。

最后,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能因为某一场考试的成功就停下自己学习的脚步。

王圣阳给我们的启发

王圣阳年幼贪玩,父母与老师只一再地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王圣阳不是单纯的叛逆,仅仅是因为当时的年纪尚小,他还没有对学习产生任何兴趣。

因初中一次数学课上的机缘巧合,使他对于数学产生了浓烈的好奇心。自此他不断地进步、不断地领悟,这才形成了自己完备的知识体系。

所以王圣阳在后来的采访中,也不断强调热爱的重要性,他可以无时无刻与数学作伴,而不知疲倦,正是因为他深深地热爱着这门学科。

可以说,他的成功,就是源于自己对于数学持之以恒的热爱,进而延伸到了对学习的热爱。

王圣阳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告诉了我们:如果你尚未对学习产生兴趣,即使你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学习上也无用。失去了兴趣,就失去了动力。没有动力就无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总结。这样的状态下想要取得成绩难于登天。

他另外一个十分重要观点是:不拘泥于一种形式。

据王圣阳的父母所说,他们从来没有管过王圣阳的学习。其实许多成绩优异的孩子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不一定在课堂上的,才叫做学习。只要有心,生活中处处都有能学习的点子。

这位数学天才的传奇经历一经报道,就震惊了许多读者,他成功的经历究竟能不能复制我们不得而知,但值得高兴的是,国家又选拔出了一位数学奇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3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