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万圣节王阳明先生则言译读117

家训劝学谣

人心古今同,世风瞬息变。

家训平常事,天下第一难。

奉劝朋友们,经常读经典。

学习如饮食,每天莫间断。

律己同训子,身教胜言谈。

修养精气神,旧貌换新颜。

趋吉当自警,诚敬多行善。

避凶免灾祸,防患于未然。

抑郁不见了,快乐长相伴。

幸福人生路,时刻心放宽。

愿君清慎勤,知足保平安。

继承先贤志,世代永流传。

三言两语千条家训系列

《王阳明先生则言译读》

1.礼记论言

礼也者,理也;理也者,性也;性也者,命也。“维天之命,不已[i]”,而其在于人也,谓之性;其粲然而条理也,谓之礼;其纯然而粹善也,谓之仁;其截然而裁制也,谓之义;其昭然而明觉也,谓之知;其浑然于其性也,则理一而已矣。

礼仪,就是情理;情理,就是性格;性格,就是命运。《诗经》周颂里说:“唯有上天的命运,呜呼!肃穆不会停止。”而天命存在于人群,称为本性;天命粲烂鲜亮,而条理层级分明,称为礼仪;天命纯正洁净,而精粹善良,称为仁爱;天命切截整齐,而检裁节制,称为道义;天命昭彰显著,而光明知觉,称为知识;天命浑然融合于自己的本性,那么真理只有一个而已。

故仁也者,礼之体也;义也者,礼之宜也;知也者,礼之通也。经礼三百,礼三千,无一而非仁也,无一而非性也。天叙天秩,圣人何心焉,盖无一而非命也。故克己复礼,则谓之仁[ii];穷理则尽性,以至于命[iii];尽性则动容周旋,中礼矣[iv]。

所以,仁爱,就是礼仪的本体;道义,就是礼仪的适宜;知识,就是礼仪的通达。正经大礼三百种,威仪曲礼三千种,没有一种而没有仁爱,没有一种而没有本性。上天的次叙,上天的秩序,圣人什么样的内心,大概没有一种而不是天命。所以克制自己,归复礼仪,就称为仁爱;穷究真理,那么极尽本性,以至天命;极尽本性,那么动作仪容、交际周旋,都切中礼仪了。

后之言礼者,吾惑矣。纷纭器数之争,而牵制刑名之末;穷年矻矻,弊精于祝史之糟粕,而忘其所谓“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v]”者。“礼云礼云,玉帛云乎![vi]”而“人之不仁也,其如礼何[vii]”哉?

后来人们言讲礼仪,我感到困惑。纷纭杂乱的礼器礼数的争论,而牵涉制定、刑罚循名的末端;终年毕生勤苦乞求,疲弊精力于祝祷史官的糟粕秕糠,而忘记《中庸》《论语》关于礼仪所称的:“理经明纶天下国家的伟大经典,树立天大国家的伟大根本。”“礼仪礼仪,只说玉器丝帛吗!”因而“人们没有仁爱,他们遵守礼仪有什么用呢?”

故老庄之徒,外礼以言性,而谓礼为道德之衰,仁义之失,既已随于空虚。而世儒之说,复外性以求礼,遂谓礼止于器数制度之间,而议拟仿像于影响形迹,以为天下之礼尽在是矣。

所以,老子庄子的信徒,排外礼仪用以言讲本性,而称礼仪是人道品德的衰亡,仁爱道义的丧失,既然已经如此,随顺空洞虚无,奔腾激荡。而今世儒家学者的论说,又排外本性用以探求礼仪,遂乃称礼仪达到礼器礼数、规制法度之间,而议论模拟、仿照相像于捕风捉影、形状踪迹,认为天下的礼仪,全部都在这里了。

故凡先王之礼,烟蒙灰散而卒以煨烬于天下,要亦未可专委罪于秦火者。不自度,尝欲取《礼记》之所载,揭其大经大本,而疏其条理节目,庶几器道本末之一致。又惧其德之弗任,而时亦有所未及也。

所以凡是先古君王的礼仪,烟雾迷蒙,灰尘飞散,而最终以焚烧灰烬于天下,主要也未必可以专门推委罪责给秦始皇焚书。我僭越本分,不自量力,曾经欲要选取《礼记》所载文章,揭示它的伟大经典,伟大根本,而疏理它的条理层级,支节细目,希望礼器道具、根本末梢达到一致。又恐怕自己德行不能胜任,而有时也有不能顾及的地方。

间尝为之说,曰:“礼之于节文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非方圆,无以见规矩之用;非节文,则亦无从而睹所谓礼矣。然方圆者,规矩之所出,而不可遂以方圆为规矩。故执规矩以为方圆,则方圆不可胜用;舍规矩以为方圆,而遂以方圆为之规矩,则规矩之用息矣。故规矩者,无一定之方圆;而方圆者,有一定之规矩[viii]。此学礼之要。”盛德者之所以动容周旋而中也。

我曾经写作礼仪的论说,其中写道:“礼仪对于礼节仪文,犹如圆规矩尺对于描画方圆。不去描画方圆,不能看到圆规矩尺的用处;不搞礼节仪文,那么也没有地方目睹所说的礼仪。然而,描画方圆,是按照圆规矩尺描画出来的,而遂乃不能以描画方圆,作为圆规矩尺。所以执拿圆规矩尺来描画方圆,那么描画方圆的运用也就没有穷尽;舍弃圆规矩尺来描画方圆,而遂乃以描绘方圆,作为圆规矩尺,那么圆规矩尺的作用就停息了。所以,圆规矩尺,不一定要去描画方圆;而描画方圆,就一定要靠圆规矩尺。这是学习礼仪的要领。”盛大德行的人,之所以动作仪容,交际周旋,切中礼仪,就是这个原因了。

宋儒朱仲晦氏慨《礼经》之芜乱,尝欲考正而删定之,以《仪礼》为之经,《礼记》为之,而其志竟亦弗就。其后吴幼清氏因而为《言》,亦不数数于朱说,而于先后轻重之间,固已多所发明。二子之见,其规条指画则即出于汉儒矣,其所谓“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ix]”之原,则尚恨吾生之晚,而未及与闻之也。

宋代大儒朱熹慨叹《礼经》的繁芜杂乱,曾经欲要考查订正而删削改定,以《仪礼》为本经,以《礼记》为传注,而他的志愿竟然也没有成就。在他之后,元代吴澄因此而编著《礼记纂言》,也没有常常采用朱熹的论说,而在先后次序、轻重程度之间,本来就已多有发挥明晰。朱熹、吴澄两位先生的见解,他们规范条理,指点图画,就是出于汉代儒家学者,他们就是《易经》系辞中所说的“观察礼仪融会贯通,用以施行礼仪的典章礼制”的本原,那么还是悔恨我们出生较晚,而没有触及与听闻。

虽然,后圣而有作,则无所容言矣;后圣而未有作也,则如《纂言》者,固学礼者之,而可以少之乎?

虽然这样,后代圣人已有创作的,那么不能容纳言谈的地方了;后代圣人没有创作的,那么比如《礼记纂言》,本来就是学习礼仪者的簸箕皮裘,筌鱼蹄兔,怎么可以少得了呢?

注释:

[i]《诗经》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ii]《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iii]《易经》说卦传:“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iv]《孟子》尽心下:“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

[v]《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vi]《论语》阳货篇第十七: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vii]《论语》八佾篇第三: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viii]《孟子》离娄上: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榘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孟子曰:“规榘,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

[ix]《易经》系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

敬请参阅《王阳明全集》悟真录之一,文录四:礼记纂言序。作于正德十五年(),阳明先生时年49岁。

附:〖相由心生〗陈抟《麻衣相神异赋》

河目海口,食禄千钟;

铁面剑眉,兵权万里。

河流眼目深海大口,衣食俸禄万斛千钟;

黑铁面色剑脊直眉,用兵权力万里边疆。

¥1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淘宝月销量¥12.8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9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