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白癜风能治愈吗 http://pf.39.net/bdfyy/jdsb/160302/4778971.html
父母呼,应勿缓
这句话字面意思是:对于父母的呼唤,做孩子的,应该立刻回应,不要让父母等待。
中国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无道理。因为,很多思维惯性,儿童时期应经奠定了。那么,这句“父母呼,应勿缓”培养的是怎么样的思维习惯呢?
大家可能会说,培养的是服从的习惯。那只是表面的含义,再深一点,培养的是:自己与他人一体,要互相合作的思维习惯。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和别人是一体的。大家活在一个圈子里,你影响我,我影响你;没有人能活在自己圈子里,不与别人发生关系。再这样的圈子里,别人对你如何,基本取决于你对别人如何。大家还别不信,这是一个互动的圈子,你发出什么样的信息,最后都会反馈到你身上。比如,你骂人,整天骂,结果如何?别人都会微笑对你?不会的,难道大家都欠着你的?所以,别人也会用不愉快的态度对你。
因此,再这样的圈子里,要想生活幸福,记住秘诀:你必须和大家一起建立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
回过头来,我们看看为什么要“父母呼,应勿缓”。其实,这是培养孩子养成一种习惯,一种别人有求,你哟啊迅速回应的习惯。这是与别人良好互动的开始。现在的孩子,因为多事独生子女,家长倍加呵护,所以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大懂与别人分享。他们认为,当他们呼唤别人的时候,别人要立刻都到位,比如喊父母,父母马上出现,这是“女儿呼,应勿缓”;而当父母呼喊他们的时候,他们却因为玩游戏而不理采,或者跟父母吼:“别喊我,没看见我正在过关吗?”这样就不是互动关系,而是单方面的回应。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我们看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在单位的表现就知道了。
很多独生子女的家庭,对孩子没有培养出“分享、互助”的思维习惯,而是觉得世界都是该来帮助我的。这样,他的良好互动越来越少,何谈职场生涯的幸福与成功?
另外,我们中国过去有个词,叫“规矩”,规是圆规,是画圆形的工具;矩是曲尺,是画直角或者方形的工具。这个词讲的是每个人在社会中该遵守的规范。严格的说,“父母呼,应勿缓”也是一种规矩。过去,规矩是家长告诉孩子要遵守的,比如,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告诉我们:见到客人要鞠躬问好,吃饭的时候筷子不准扎到饭碗里,不准敲碗,走路老人先走,吃饭老人先动筷子等。这些是家长告诉我们必须要遵守的,我们往往在没懂为什么的时候就必须遵守了,这就叫规矩。
但是现在,很多家长认为规矩是没用的,让孩子遵守规矩会使孩子丧失“自我”,没有个性。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形成双重性格。遇到弱于自己的,就飞扬跋扈去欺压发泄;遇到强于自己的,性格立刻变得懦弱,两种力量冲突,往往会令我们找不到自我。
因此,“父母呼,应勿缓”有着很深的意义。我们现在可以用心理学来分析,古代人的思想可能比较朴素,但是非常有效,所以就留下来了。如果我们不懂里面的深意,可能会觉得它死板,就把它当作糟粕扔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