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京都府立陶板名画之庭,静赏安藤的光影

京都府立陶板名画之庭,静赏安藤的光影切割哲学

翌日,挥别奈良,两腿酸麻,直奔京都。

京都虽来过两次,却每次都匆匆而过,从未将这座古城的全貌收入眼底,它在我心里的印象一直是残缺的拼图。这一次,我猜也同样如此,毕竟我的目标仅仅在于那些安藤先生的建筑。

年,在日本大阪举行的国际园艺博览会上,展出了四幅陶板画,均为名作的仿真复刻,分别为莫奈的《睡莲》、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结果这四幅陶板画一炮而火,大受好评。

博览会结束,这些陶板画何去何从?最后四幅作品都被赠予京都府。大家又临摹了四幅新作品,包括修拉的《大碗岛的礼拜天下午》、雷诺瓦的《两姐妹(阳台上)》、梵高的《星空下的丝柏路》和鸟羽僧正的《鸟兽人物戏画》,最后委托安藤忠雄设计一座画庭专门呈放这八幅陶板作品。此为这间京都府立陶板名画庭的来历也。年建成开放,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室外美术馆、唯一一个展出陶板画的美术馆。

从地铁站一出来,就能看到通道里有去往画庭的指示牌。

陶板名画庭园

一辆贩卖日式热狗的老车停在画庭大门外,估计交过保护费了吧,哈哈。画庭入口处有一小屋,一位阿姨端坐其中,给我卖票(日元)、发了一张介绍的小纸头。

陶板名画庭园

陶板名画庭园

站在外围看过去的第一眼,嘿这混凝土的处理手法,不用问,就是安藤忠雄签名一般的风格。但好像这地方看起来不怎么样,大门外,看不出里头是否别有洞天。而且,一开始还真的不知道它是室外开放式的设计。

入口处有平面图和剖面图,我先看看,看我看不看得懂。从空中俯瞰,这是一个狭长的长方形布局,主体建筑像一个圆规展开了两条长腿,中间加了一把尺子和方形的橡皮擦……请见谅我的想象力只能有这么点水平;剖面图一看,可以看出这又是一个有地面下沉部分的建筑,如此一来,有大概两层半到三层的高度。想象了一下,如此的结构,莫非这里头用的是回廊的形式?容我慢慢走走。

陶板名画庭园

入口通道左侧的水池里,看到了第一幅陶板名画——莫奈的《睡莲》。长条的陶板放置在浅浅的水中,仿佛睡莲正浮于水池当中,意境贴合得极为巧妙。睡莲的右侧又是一条长长的通道,引领观者进入安藤的混凝土世界里,是不是开始熟悉了?

陶板名画庭园

继续往前走,会看到横竖共有三道巨大的柱墙在庭院上空交汇。一开始,我觉得这三道柱墙貌似不经意存在,但是不是有点多余,好像遮蔽了天空的存在。

但继续往下走,才回神发现,刚才的三道交汇的柱墙,事实上将整个庭院的立体空间进行了立体分割。走到不同的位置观察它们,发现其像是门洞,又仿佛是画框,随着太阳的高低变换,空间里会因它们生出了更多天然的“光影画框”。

长长的主轴通道右侧墙壁上,是鸟羽僧正的《鸟兽人物戏画》图。该画创作于日本平安至镰仓时代,被认为是日本漫画的起源,原画现收藏于京都高山寺。

陶板名画庭园

走到直道尽头,一个U型折返,又是一条向下的长直道缓坡。墙壁一侧的依旧还是《年兽人物戏画》。但你有没有发现,这时候看向直道远方,就能看到重重叠叠不同的立体“画框”出现在眼前。忽然之间,光影成方或成块,有棱也有角,你是不是开始跟我一样,好奇这个空间的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安藤先生表达过这样的意思:给予单纯的几何形式以迷宫般的表现,创造一种同时具有抽象性和具象性的建筑。是不是有点意思了?

陶板名画庭园

沿斜坡向下走,左侧的水池联结着一个水壁。水流像瀑布一样汩汩地从石壁上流出。水池边上的石墙设计了两个正正方方的窗户,透过巨大窗户看到的是外部的树木。这一刻,感觉身处在一个巨大的居室当中。

陶板名画庭园

陶板名画庭园

向下的斜坡直道结束,再次U型折返,转个弯儿就来到了下一层。咱们大中华的《清明上河图》放置在内侧墙壁,外侧一端则挂着《最后的晚餐》。

陶板名画庭园

陶板名画庭园

陶板名画庭园

继续前往最底层,则会看到最大的一幅陶板画,《最后的审判》。14.3米宽、13.09米高,蔚为壮观,以至于不管在庭院里的哪一层,都能轻易发现它的踪影。

陶板名画庭园

陶板名画庭园

陶板名画庭园

而在走向出口的坡道旁,水池边上依次放置了三幅陶板画,分别是《大碗岛的礼拜天下午》、《两姐妹(阳台上)》和《星空下的丝柏的路》。这个时候能更清晰看到墙上方形开洞,以及空中交汇的柱墙在陶板画上留下了重叠的空间,让视角不再单一,也增加了画面的变化感。

陶板名画庭园

陶板名画庭园

事实上,看完所有的画,即可沿着直道离场。但我不甘心啊,远道而来的我,怎么也得多泡泡,多找些角度来审视一番。于是我又返回到起点,重新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发掘这座画庭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空间演变之法。

陶板名画庭园

陶板名画庭园

陶板名画庭园

陶板名画庭园

陶板名画庭园

越看,越被这空间的百转千回所迷惑,所佩服。后来回国后我仔细研读了一些书籍,才理解这样的空间曲折变化,其实是承继了日本传统回游式庭院设计的精髓。

站在出口,再回望这里,你会发现它的外表低调得如同不起眼的街边一角。谁能料到里头却别有洞天?这就是安藤忠雄的厉害之处,营造出一个相对独立与封闭的空间,里头清风徐阳,天际的阴晴风云,都成为画庭的天然装饰。也许陶板画会因此受到一定的“摧残”,但这也是不得不迁就的小遗憾。四周是朴实无华的混凝土墙面,还有微微流动的水流,结合在一起,动静之间营造出可以静观艺术珍品的绝佳空间。难怪有评论家评述安藤作品时,会认为他的建筑在城市中对外是自闭的姿态,对内则是一番天地。

要我说,安藤先生真是一个光线切割的大师。下次再去,我一定摆好机位,拍个一天一夜的延时,看看世界到了这里,日月星辰会如何轮转与变迁。

陶板名画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87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