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夏雨
视频剪辑殷悦
实习生颜瑞华
00:30提起敦煌,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莫高窟中绝美的壁画,而提起壁画,飞天则最为人知晓。其实在飞天之外,敦煌壁画中的几何艺术也是丝绸之路的密码。7月10日,敦煌研究院艺术研究部侯敦做客湖北美术馆,带来题为《敦煌壁画中的几何艺术概览》的学术讲座。由此,年湖北美术馆与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馆际交流教育推广项目《魅力敦煌》开启。
通过几何艺术“走进”敦煌
这是为何伏羲女娲会握有圆规与尺的原因
“我们对于几何建筑和几何纹样的表达,与其它文明其实是肩并肩前行。对于几何纹样,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可以通过它发展出符合自己思想表达的图像出来。”讲座现场,侯敦在课件中一边展示部分敦煌洞窟中具有精美几何图形的壁画,一边从图案背后艺术的诞生讲起,通过几何艺术的分析与研究,以视觉的方式展开一场贯穿欧亚大陆人类史的,从自然世界到宏观宇宙的求索之旅。当观者透过讲座,“走进”敦煌,仰望太阳花、六芒星、三兔连耳等图案,凝视手持圆规和尺子的伏羲女娲时,仿佛耳畔叮当的驼铃声响起,时光穿越千年而来。
“生命之花的形象,无论古希腊还是中国,它在各个文明中产生了很多象征意义。”从敦煌壁画触类旁通到故宫常见的石狮子,侯敦介绍道,“石狮子脚下踩的图就是生命之花图案,它是不断生长的六等分的圆,代表的是一种无限性,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宇宙。向上看狮子代表了权力,它所踩的‘无限’则代表了当时人们对于权力高于世间万物的概念。”
此外,侯敦还展示了莫高窟第窟的窟顶图。在他看来第窟是非常值得大家前往参观的一处。这个洞窟有明确的文字题记,记录了凿建时间为西魏大统四年、五年(公元、年)。此窟的窟顶画有伏羲和女娲的形象,他们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兽形。左侧为伏羲,他一手持矩(折角尺子),右侧为女娲手持规(圆规)……“神形象在整个丝绸之路上传播非常广泛。这个在天主教文化里就是上帝如何创世,上帝在使用圆规划定宇宙的界限或者秩序。比较早的中世纪的绘画作品也同样带有相似的内容。在两个文明里头,古人对于秩序的诞生,对从混沌之中创造天地的状态的理解,若以图像的方式去表达的话,他们认为最合适的莫过于圆规或者尺子。对于早期的学者来讲,圆规和尺子也是塑造宇宙智慧的工具,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伏羲和女娲会握有圆规和尺子的原因。”
发挥双方资源优势
让从古至今的艺术交流不停止
至于敦煌艺术带给我们的启发,侯敦说,以美为名,它给了我们一种跨越宗教、种族、民族,甚至跨越思想鸿沟,从而找到让全人类产生共鸣的可能性。“虽然我们一直在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实际上反过来应该为越是世界的,它越是民族的。敦煌壁画从她的开窟到它的消亡正好是西方文明最暗淡的时期,从罗马帝国的灭亡到欧洲的黑暗世纪,这个时期东方文明是以非常高的姿态和艺术成就立于人类文明之林,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敦煌壁画。人类在这个时期无论从贸易资源流通还是知识艺术流通,都是在向东方运输的过程,所以敦煌壁画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整个欧亚大陆的物质和贸易的结晶,所有人把他们认为最好的东西供奉在敦煌石窟中。”
对于这次交流,侯敦表示十分有意义,他直言武汉本身是极具文化底蕴的城市,“这种交流方式是互相借鉴的,我把敦煌的课程带到这里,而大家的反馈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甚至会成为我们今后思考的方向。”
武汉纺织大学艺术学院教师邓桂芳是这次报名参加讲座的观众之一,她说:“自己日常向学生讲授艺术史论的相关课程,对于西方艺术史与世界艺术史了解较多,但涉及诸如敦煌此类的中国艺术史了解相对较少了,敦煌艺术的复杂性让我一直渴望探索更多的奥秘,从几何艺术的视角出发了解敦煌艺术表达的含义,对于人类文化的认知以及宇宙探索的方法,真的感受颇多。”邓老师坦言,由于家庭原因没有去过敦煌,此次听完讲座后,坚定了自己亲自前去敦煌的决心,“现在是暑假,如果是学期中我愿意带着学校的孩子们一起过来再听类似的讲座,对孩子们的艺术知识也是一种提升。”
年夏天,湖北美术馆志愿者公共教育服务项目“美在民间——民·艺·坊”曾跨越五千里山水,携荆楚文化精品课程前往暮光之城敦煌,进行美术馆文化艺术交流,并与敦煌研究院建立教育实践活动战略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加强合作关系,深化馆际交流,同时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同推动社会美育发展,敦煌研究院也在年夏天带上自己研发的精品课程及讲座千里迢迢奔赴湖北,为湖北观众带来一系列关于“魅力敦煌”的精彩活动。
学术讲座《敦煌壁画中的几何艺术概览》为该系列活动之一,据湖北美术馆介绍,本月底,敦煌研究院还将在湖北美术馆继续为小朋友带来两场公共教育活动,包括覆斗顶模型制作及“指尖上的经典壁画故事”文创体验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