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旧趣录失物招领箱忆往新民晚报

前不久,见到一个“失物招领箱”,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该失物招领箱设在商场门口右侧,安装了一只有二十余个格子的物品柜,钢化玻璃的材质既透明又安全,旁边还张贴着失物招领的流程和失物的程序。这令我走进了记忆深处。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不少公共场所,诸如影院、剧场、医院、商场、车站、码头、学校的门口都设有失物招领箱。记得中山公园出口处就有一个,是一只橱窗似的箱子,招领的失物有钥匙、手套、手帕、帽子、红领巾、玩具、公园月票卡等,时常可以看到有人捡到东西来交公,也有人领到了失物,眼睛里掩饰不住失而复得的喜悦。

我与弄堂小伙伴在中山公园大草坪上玩翻跟头时,捡到了一副半新不旧、十指露头的绒线手套,我觉得拿回去可以给母亲戴,便悄悄塞进了裤袋带回了家。下班回家的母亲正在淘米,见我拿出一副手套给她,戴上了也蛮合适,母亲有点欣喜,便随口问我是谁送的。我说在中山公园捡到的,话音刚落,母亲已脱下了手套,脸色也阴沉了下来。她把手套往我手里一塞,厉声让我去公园交到失物招领处。我说捡来的又不是偷来的,“啪”的一声,母亲给了我一记响亮的“头塔”,“去,马上交掉”。我怕招来第二记“头塔”,一路小跑来到失物招领处,把手套交给了纠察。这一记“头塔”,让我长了不少记性。

又有一次,我在学校图书馆借书时捡到了一只票夹。打开一看,里面有五张伟人的肖像卡片,还有年历片、剧照歌片和两张崭新的一角钞票和一些零碎的粮票。我二话不说,直奔校门口的失物招领箱,交给了老师。没想到老师居然把这事告诉了我的班主任老师,还记到了班上的好人好事簿里。从此,我捡到的像章、红领巾、连环画等都交到失物招领箱里去了。失物箱里的东西也是丰富多彩的,没有个人信息的物件上都写上了捡拾的时间,圆规、三角尺、量角器、铅笔盒、乒乓板、三毛球、毽子等等。失物箱挂在校门口几乎每个同学都要经过的地方,人人都可看见,谁发现遗失的东西都可以去认领。学期结束,班主任会在学生手册中的“思想道德评语”中,对学生所做的好人好事情况写上一笔,家长们看到这样的评语,脸上会露出赞许的目光。

父亲天天乘13路电车上下班,买了一张月票卡。某日,回家后却发现月票卡不见了,急得额头直冒冷汗。他叫我沿着他回家的路去找一找,我便沿着秀水路、长宁支路一直寻到曹家渡13路电车的终点站,低着头来来回回找不着。正当我失望之际,售票员问我找什么,我说:“爸爸的月票卡。”他顺手一指,让我去失物箱看看。啊,透过玻璃,那张熟悉的照片跃入我的眼帘,父亲的月票卡被人用图钉钉在了失物箱中的木板上了!我欢呼起来,连忙奔回家把喜讯告诉了父亲,父亲二话不说,拿着工作证就奔出去了。

失物招领箱,一个微小的窗口,却为失主与拾物者提供了便捷的渠道。遗憾的是它现在渐渐淡出了公共场所。拾金不昧见证着一个城市的良心,愿更多的失物招领箱回归公众视野,让更多的失物找到回家的路。(陈建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9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