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圆规 >> 圆规优势 >> 如何证悟空性

如何证悟空性

北京治手足癣好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604561.html

如何证悟空性

——源自义工语音讲解

证悟空性的内容比较广泛,如果细枝末节都完整的讲出来,这个证悟空性可以说是三分之一的佛经,所以不可能细致的讲解,我们以总体的脉络,概括贯穿性的来讲,让大家对证悟空性有个认识。证悟空性略高于明心见性,所以明心见性也好,初步的小乘开悟也好,他对证悟空性都是一片茫然,所以众多菩萨有价值应该听一听,这个证悟空性的种种方式和途径,是分散在各个经典当中,不是一本经典就完全讲完,比如说般若心经涉及一点,比如说金刚经也涉及一点,有些是楞严经有一点,有些是楞伽和百法名门涉及一些,所以一定要概括性的讲,若读楞严经知道因缘法,其他部分可能就不知道,所以我们证悟空性在大乘佛法来讲,还是属于重中之重。证悟空性这部分你做不到,你的开悟不扎实,所以证悟空性从证悟空性这部分你做不到,你的开悟不扎实,所以证悟空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和见道是很相似的,只是见道是完全彻证见性,他比证悟空性来的还更快一些,证悟空性更多是佛经理论推断,而见道是常思维当中的彻证,所以前几天讲的真见道和相见道,那是自己在思维之中的一种彻证,更能体认,所以打通第七识见道更高,但是我们从三藏十二经也好,从教理本身的逻辑推理也好,证悟空性也相当重要,证悟空性和见道都要比一般的明心见性更重要,因为一般的明心见性,只是知道心的不可得性,然后知道了现象作用的因果不空,只知道这两者,其他展开的东西你不一定能详细的了解。

我们在读心经的时候会遇到一句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十六个字,实际上就在解答证悟空性的程度和层次,我们第一步首先要知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知道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初步的证悟空性的第一阶段你才走得完,这是第一阶段,而我们要分三个阶段协调统一起来,你才完全知道证悟空性的基本内涵,我们第一阶段叫“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第二阶段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第三个阶段是“当体空,当体色”,没有空,没有色,空色同时一体,当体即空,也就是大乘所说的无生和当体空,这是第三阶段。所以我们对空的证悟是依次第的,听到这里很多学习一乘法的会说,我学的一乘法不是二乘,没有这些次第,我直接就空,没有什么可说的,这样讲的人都是不知其所以然,不能只说出一个结果,大家要记住,你直接说出法身的不生不灭,你不知道如何不生不灭没有用,好比佛祖给我们一副药,你把药高高的供在供桌上,不吃没有用,所以我们对空的证悟和把握一定要走这个阶梯。我现在讲的这些内容,都是多年学习之后,根据自己的体验包括自己思维上的正量,来逻辑总结这些来讲,难免会有出差错,因为我没有像大学教授上课那样,做出提纲来讲,所以难免会有逻辑上,个别一点点差错,所以大家要仔细听,但是方向性的东西不会错。有些内容包括楞严经也好,楞严楞伽也好,都是十多年前读的,我最近读的大智度论和华严经,所以多本经书概括的来讲,多多少少会有点差错,但是最近在道场和大家讲楞严经,又断断续续的复习了很多东西,这次来讲楞严经体悟和感受都不一样,所以读佛经是慢慢深入的,他有一个过程,不是说你一开始翻开三藏十二经就和佛一样,当体就空,我们不是这样的,我们还是凡夫,所以就要认认真真的学。

第一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是证悟空性要把握的第一第一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是证悟空性要把握的第一个阶梯。心经是般若六百部的精华,他的第一阶段“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我们首先要知道色是什么,这里的“色”包括三个类型,一个是可对的色,可见的色,什么叫可对可见的色?山河大地,有长短方圆的桌子椅子,男女老少,草木花虫,这些可见的实体,可触可摸,这样的东西我们叫可对可见之色,这个色他是属于物相是色,不是我们色蕴的色,色蕴只是其中一部分感官,所以大家要知道,第一部分色尘包括可见可对之色,就是我们正报依报的这些山河大地,草木花虫等等。第二部分包括可对不可见,什么是可对不可见?比如声音,我们听得到,摸不到看不到,比如说我们舌尝味道酸甜苦辣,他也是色相的一部分,你可以感受觉察,但是看不见。第三部分叫做不可对不可见。我们的前五根接触外面的尘相会第三部分叫做不可对不可见。我们的前五根接触外面的尘相会第三部分叫做不可对不可见。我们的前五根接触外面的尘相会第三部分叫做不可对不可见。我们的前五根接触外面的尘相会第三部分叫做不可对不可见。我们的前五根接触外面的尘相会落个影子出来,比如说你看见树,你知道这是一棵树,一棵树这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就是通过我们看树的相分,落在我们脑袋当中的一个见分,所以这个见分也属于法尘,以前我也在空中道场一直强调,不是说可触摸的,可看得到的才有一个相,我们落去的见地影子,还是一个相,所以这里说不可见不可对的,就是这个。你的前五识接触了前五尘之后在脑子中落下的影子,这个感官概念就是法尘的一部分,他是属于色的一种,他叫法尘相,所以整个三个概念,“可对可见之色”,“可对不可见之色”,“不可对不可见之色”三种加起来都是属于色的范畴,已经包括了总的六根缘起六尘所有六入都离不开色,所有都是你内心感受才能成立,你没有六根六尘的感受,这个实体在哪里?所以大家现在去想一想,你闭上眼睛,你眼前开了一朵花,你睁开眼睛明明朗朗的感受这朵花在这里,它就是一个很清晰,很实在存在的色尘相,等你闭上眼睛的时候这个花与你之间什么觉受?这个花相对于你来说就是不存在,因为你已经没有觉察,你没有相分和见分的建立,所以你本身的见性和花属于寂灭的状态,这个佛学叫做寂灭,如果按照物理学来说叫做隐显,它是隐在里面的,它不显现,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说它有,也不能给它安一个空,所以它是超越有和空,它是寂灭相。通过这个例子我们能知,所有的山河大地,你所有能接触的六根涉及六尘的法相影子,都离不开色,但一切成立的色都是无自性的,为什么无自性?它是因缘所生法,是有一个因,再有一个缘配合而成立这么一个现象,离开这个因缘,这个色相就没有,它没有恒常不变的可得可留的实体所在,这个就是因缘所生法。还有说它是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无不因生,这个我也反复举过很多例子,大家可以随便挑出一个,比如我们看见一棵树,这个例子在空中道场已经说过,现在再表达因缘法为什么会无自性。有一粒种子,你给它埋在土里,有水有阳光有合适的温度,然后不断的成长,它才会成为一棵树,这里种子和土壤之间不交融在一起,种子丢在一边,这个树不成立,有种子不放在土壤里,或者没有适宜的温度,树也不成立,所以说是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共生就是种子土壤太阳全部有,但是他们没有交合,也不能长出树,这是不共生。无不因生,是没有这个因缘也生不了,就像种子变成树,没有阳光和土壤的因缘不能成立,缺少因缘物相就没有,所以可以说所有物相没有实体可得,一棵树的叶子是不是树?不是,树枝是不是树?也不是,你把树叶树枝花朵根,全部都拆开没有树,但是所有的材料凑在一起它就长成一棵树,所以这个树就是因缘和合而成的现象,这个现象拆开了没有一个固定恒常存在的实体在里面,这个就叫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都是不可得性和无自性性,这个大家已经了解。所以我们六根接触六尘,所有的能够看得见的山河大地一切种种正报依报庄严,都离不开色这个范畴,但所有色都是无自性不可得性,都是因缘所正法,就是空,这个空是离不开自性的投射,必须要有自性灵灵明明的佛性去投射,这个相分和见分成立,世界才成立,不去投射的时候,物与你之间处于寂灭状态,这个寂灭状态在唯识学来讲是不存在的,我们讨论是没有意义的,也没办法讨论,因为你本身的自性佛性都没有在里面投射,所有逻辑推理都是不成立的,你如何分析推理?就没有这回事,所以大家要搞清楚一点,可对的色和相分见分是同时成立的,他彼此不能分开,一分开就不成立,就像一个圆规,分开剩一条腿还叫不叫圆规?就不是圆规,世界就是这样,你把见分拆掉的时候,相分能不能成立这个世界,不能成立,所以相分离不开见分,见分离不开相分。见分是什么,见分就是我们六根门头灵灵明明的佛性在起的作用,我们佛学叫自性,没有自性投射我们六根对法尘相领受不了,领受不了这个法尘相,世界就不成立,一切存在都毫无意义,但是有了自性投射,有了见分相分,这个世界成立,但是都本无自性,都是不可得,大家有一点理论物理学的人都知道,我们生生灭灭的存在当中,它时时刻刻都处于在生住异灭的状态。包括一张桌子一个椅子,还有包括我们人自己,每分每秒都有很多细胞死亡和新生,我们用的器具时刻都在损坏,我们人时刻都处在一种衰老的状态,树会不断的生长茂盛衰退,它不可得不可留,就像一条河流没有一刻是停顿不动,所以我们知道相分建立世界的不可得性和无自性性,这个不可得性和无自性性就是他的空性。因为空性本身也是靠自性在六根门头投射他才成立,没有这个投射不成立,一切色相都离不开自性,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知道色相就是自性,自性就是色相,所以楞严经讲性相关系,什么叫性相关系,佛性和所成立的色相之间是什么关系,佛性就是色相,色相就是佛性,为什么?没有佛性的投射色相就不成立,六根本身和六尘接触后摄取法尘的影子,色相才成立,你的五蕴六入十八界才成立,不然你的五蕴六入不成立的时候,你都体察不到生生灭灭的世界,没有这个感受没有这个世界,一切处于寂灭相,无法讨论这个世界存在的意义,在唯识学的角度,灵灵明明的佛性一作用,就有相分和见分,见分就是我们的觉受,我们建立的这些概念,相分就是所有色法,生生灭灭的色法尘相,见分和相分是同时的,不是说先有见分再有相分,或者先有相分后有见分,它是同时的,所以当我们知道所有生生灭灭的可对可见色也好,不可对可见色也好,不可对不可见色也好,所有这些色尘都离不开我们六根门头佛性的投射,你就知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为什么空?我们自性这个体性是不可得的,我们六根门头的佛性本身是摸不到,它是离物即物非物,什么叫离物?它的体是离开物的,自性本身不是物,它的相也不是物,但它作用的时候是和物连在一起的,它一投射就有物相的显现,通过物相的显现我们能明显的感觉到,确实有一个佛性在作用,这是任何人都否定不了的,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人过世以后,眼睛以及六根的各种功能都很好,但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到,舌头也尝不到味道,因为他的佛性不再投射了,所以佛性就像我们日常用的电一样,你摸不到也觉察不到,但它实实在在起着作用,你否定不了,所以六根门头时时放光的,灵灵明明的觉性就是佛,就是自性,就是空,这个空不是真的空,是妙空,所以楞严经上说“性色真空,性空真色”,因为这个灵灵明明的佛性一投射出来,就有相分山河大地出来,就有见分的感受出来,整个见分的感受和相分的山河大地,都离不开佛性的投射,佛性是没有实体可得的,他本身是妙空的,所以妙空就等于佛性,佛性就等于自性,自性就等于六根上的佛性,这个六根上佛性投射出来就等于生生灭灭的法尘相,法尘相又叫色,所以心经上“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就是这么来的,所以我们证悟空性第一步就要知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六根接触六尘涉及的所有法尘相,全部都是空,全部都是佛性灵灵明明作用的结果,佛性灵灵明明作用是一个妙空,我们摸不着看不到,但是他的作用恒常有,这个时候就叫“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第二阶段我们要知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为什么他是当第二阶段我们要知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为什么他是当第二阶段我们要知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为什么他是当第二阶段我们要知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为什么他是当体即空当体即色?我们小乘声闻和辟支佛,他自己悟到的空是法尘空,也就是色相空,是六根接触六尘有了六识,他知道识和尘都是空,就叫法尘空,这是声闻乘辟支佛所证悟的空性,佛经上小乘的开悟就是开悟色尘的空,这个色尘的空我们第一步叫“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但他做不到大乘菩萨和佛的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们大乘菩萨讲的是当体色即是空,而不能停留在色离不开空,空离不开色,你要去分析这些色尘为什么会成立,然后才知道为什么说他空,这个是小乘的空,刚才我们解释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就是这个阶层的认识,也就是小乘声闻辟支佛所证悟的空。大乘的菩萨和佛所体证的空是当体空,也就是心经上强调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是一不是二,不是先空后再有,也不是先有后再空。所有色尘相和法尘相都是如来藏的体现,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色受想行识,六根对六尘所接触的六入,再加上六根六尘的十二处十八界,所有你能接受的五蕴六入十八界,以及你接触的依报正报庄严都已经在里面了,正报是色受想行识,依报是六根对六尘的六入十八界,都包含在真如本性的如来藏之中,真如本性本身是空,这个空不是没有的空,而是妙有的空,他能含藏一切种子在里面,你无始无量劫以来的种子全部在里面,包括你的根身器界的生出,也是如来藏第七末那识自己执着暖寿行识,入胎在父亲和母亲的精血之中,才成立你自己本身的五蕴根身器界,然后通过七天一个轮转才生长出你的肉身,然后慢慢长大六根才全,长全之后才接受外面种种法尘,依报庄严才成立,所有依报正报都含藏在如来藏妙有之中,二者是一非二,所以应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包括一切可见对色不可见对色,以及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亦包括你的正报依报,全部都是如来藏性投射出来的。

如来藏性本身就是妙空,不可得不可见不可留,但他有作用,他一有作用就是缘起性空,刚才是把缘起归到性空这里,归到佛性这里,我们要知道佛性和真如本性是怎么缘起而有,就是从投射出本身的正报根身开始,一念无明生三细,三细六粗相怎么来的?你正报的根身器界成立之后,他就通过你念头的动而有三细六粗相,再来成立依报庄严,你的世界和本身的正报依报怎么成立?实际上就是这么缘起的,由此我们知道,自己所有能接触到的,能看到能听到能觉知到的,所有世界都是如来藏体性的投射,都是自己业力的显现,不是别人有一个东西站在那里等着你去看,是你本身有这样的业力,造作之后投射出来的假象,所以这个世界与如来藏,就有点类似镜子和镜中影子,镜子和镜子里的影子就是如来藏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一讲如来藏很多人就要找如来藏在哪里,是你本身就有个如来藏,一切生生灭灭的世界都是如来藏,每个人都含藏如来藏,并且每个如来藏不是隔开的,大家用的如来藏是一个,只是因每个人的见分法执不同,如来藏在每一个人所投射的世界就不一样,只是这个差别,没有其他差别,所以镜子都是一个,至于镜子里投射出什么样的世界,有什么样的依报庄严让你享用,那是你自己的业力因果,和别人没有关系,所以我们现在所有生生灭灭的影像,都离不开镜子,把镜子抽掉,这个生生灭灭的世界在哪里?因为有镜子在投射作用,才有了生生灭灭的世界所以大家应该明白,空和色当体是一个东西,影子和镜子也是一样,不是两个东西,镜子里面的影子就是镜子,镜子就是影子,影子就是镜子,没有差别,从这一点大家可知,如来藏就是生生灭灭的万法,万法当体就是如来藏,这一步的认识就是当体即空,也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没有差别,不是先有空后有色,也不是先有色后有空,空色是一个,并且是当体的,是同时的,是相融的,通过镜子和镜子影的比喻,大家要如实的认识到,如来藏和生生灭灭万法是一不是二,他要怎么缘起,怎么投射出生生灭灭的世界,是每个人业力不一样,只是业力因果每个人不一样,其他没有差别,因为你业力因果不一样,你投射的依报正报庄严就不一样。所以在空中道场要达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才承认你开悟,当然二乘人理论讲的你要随时能抽得出一念心性,也就是佛性,佛性就是如来藏的用。打个形象的比喻,如来藏若是镜子,那佛性就是镜光,镜光不能投射东西出来,就比如镜面上积满了泥土和污点,这些泥土和污点就代表了你的习性,各种各样的习气,性格上的,行为习惯上的,语言上的,身口意上的种种习性,把镜子污染了无法投射,所以镜光就表现不出来。所以如来藏若是镜子,那佛性就是镜光,因为镜光才能在镜子中投射出灵灵明明的佛性,这个正报依报世界。所以到了这里大家能明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当体是空,这个时候才能清楚修法该怎么修,所以在空中道场我也总说,一个真正开悟的人他知道修是怎么修,什么路最快,我应该走什么路,并且我是什么样的性格,哪些习惯要改正,为什么去改怎么改,他都很清楚,因为他已经完全清楚当体即空这些逻辑推理关系,所以他知道路怎么走,你没证悟空性没有真正开悟,你不知道怎么修,因为你都搞不清楚,镜面镜子镜光和镜子里的影子,这里面互相之间的关系和障碍,就不知道自己障碍在哪里,就不知道镜面镜光的佛性迷失在哪里,所以不知道怎么修。上面讲的第二阶段“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第一阶段我们讲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分析这些色尘法,怎么汇归到空。第二阶段我们分析了如来藏的镜子和里面的影子是一不是二,六根门头的佛性灵灵明明投射的相分和见分,是同时成立的,所以色和空是一个东西,并且当体是一,若认为是二,那是自己的妄想执着,因为凡夫的妄想执着,认为色尘是有可得性和实体性,因他的执着产生了二,这个是有的,那个是空的,这个是先有后来又慢慢空了,这个是先空后来又慢慢有了,这都是凡夫执着的结果,所以大家要搞清楚,对这个空性的阶梯认识非常重要,你误在哪里自己出不来,自己对照着分析,认真去对照,自己在哪一层次,自己好好分析。

最后一个阶段“毕竟空”。这是对空最高的把握,如果按照大最后一个阶段“毕竟空”。这是对空最高的把握,如果按照大乘彻悟来讲就是“全真全妄,全妄全真”,完全的证悟空性。这种完全的证悟空性而大彻大悟,是佛的境界,有点类似于华严经中讲的海印三昧和华严三昧,理解了二者的含义,大家就能明白什么叫全真全妄,全妄全真。什么叫海印三昧?就是佛以法身为基础,来运用到化身起作用的时候,整个宇宙就化身成佛的状态来映现出来,这个时候就叫全真全妄,他整个如来藏都完全融入在生生灭灭的作用之中,一切都是了如指掌,明明朗朗,这时候叫海印三昧,也叫全真全妄。

就是说我们所有的正报依报庄严,生生灭灭的所有世界,当体就是真如,当体就是如来藏。“全真全妄,全妄全真”的概念是什么?就是整个佛的如来藏性,他以法身来起作用,法身的状态是摸不到的。何谓法身?法身就是整个宇宙存在的生生灭灭的理体,你是摸不着看不见,但他却真实存在,这有点类似能量物质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法身就有点类似于信息,如来藏能投射的感觉就类似于能量,物质现象就是生生灭灭的宇宙,所以如来藏以法身的方式化生出,整个生生灭灭的世界,这个时候就叫海印三昧。华严经里海印三昧的时候,佛就处于全真全妄的状态,他所有的法身和如来藏的理体,全部化现成生生灭灭的宇宙,这个宇宙就是他,他就是宇宙,没有第二个,如来藏没有离开宇宙,宇宙也没有离开如来藏,当体即是如来藏,当体即是宇宙,这就是全真全妄。何谓华严三昧?当佛以生生灭灭的世界收摄入他的法身世界,何谓华严三昧?当佛以生生灭灭的世界收摄入他的法身世界,享用他的自报庄严,含摄真如的时候叫华严三昧,这个时候所有生生灭灭的宇宙都没有,他属于寂灭相,全收摄在如来藏的空性当中,他是理体的存在,这个理体摸不着看不到,这个时候叫全妄全真,全真是如来藏性,全妄是生生灭灭的宇宙,所以佛的眼里所有生生灭灭的宇宙,都是他的法身在不同状态下,所映现出来的化身和正报庄严。佛的自受用安住在自己的极乐世界,他受用度化众生。化身的世界是凡圣同居,所有四生十二类的众生在里面,自己生生灭灭,自己度自己,这个就是化身的境界;他受用的境界是佛要应缘,看到某些众生有得度的因缘,他来度化,这是他受用境界;自受用境界就是华严境界,这里的正报庄严,佛有这样的修德,他能享受这样的正报庄严。所以我们对空性的认识,最高阶段是当体全真全妄,全妄全真,海印三昧和华严三昧,在全宇宙中佛法身理体佛性的投射,当体投射世界就有,当体收摄世界就进入如来藏,不可说空说有,他是超越空有,所以第三阶段的证悟空性,超越了语言二元对立所能描述的空性,这是第三阶段的证悟空性,这个阶段在禅宗也叫大彻大悟,是成佛的境界。若能做得到,当体就是佛,不存在修与不修,修也不对,不修也不对,因为修与不修都是二元法。证悟空性的三个阶段已经和大家讲过了。第一阶段“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是小乘缘觉辟支佛等,分析法尘相所得的空。把握空性的阶梯,一步步往上走的时候,既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你知道结果是这样,并且知道结果是怎么来的很重要。

有些人知道第三阶段当体即空,没有什么缘起,然后我就是空有些人知道第三阶段当体即空,没有什么缘起,然后我就是空有些人知道第三阶段当体即空,没有什么缘起,然后我就是空,看过金刚经的空,一乘佛法的空我也看了,我就认个空,我已经会了,我就是佛了,不可以这样。因为你没有这些根据和理由,你解释不了,解释不通。所以这些逻辑关系,第一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第二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还有第三步完全证悟空性。三个步骤之间是阶梯关系,是逻辑支持的关系,虽然在实证过程中没有关系,但你不知道其中的逻辑,你就达不到最后的空性,所以大家学一乘佛法的时候,不要总用法身说事,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可以这样。你知道是这么个结果,就认这个结果,其他什么都不管,只咬着这么一个结果没有用,你咬着这么一个结果是属于思想逻辑的结果,跟你没有关系,对你断障功能没有用,解脱不了烦恼。学佛是要学以致用,要有解脱的功能才行,所以你必须要有这样的阶梯,必须要知道其所以然,明了如何证悟的,不能一下飞到珠穆朗玛峰峰顶,就说我就是峰顶,你得知道如何走上去的,才能支持你站在山顶上,你才站的稳,不然风一吹就掉下来,因为没有根基。你的整个心性状态还在很浮动,这个时候你都谈不上明了空性,有一定空性境界的人,他的整个思想状态不会变,特别是二乘的析法为空,到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阶段,他的思想动态是不会随便动,即是被骂,也是没感觉,这些色尘都是空相,骂也是空相,佛性能骂得了吗?即是拿刀也杀不了佛性,他是不可得不可见,所以不会因尘相生气。有些人性急,胡乱摆动,别人有一点风吹草动,马上整个思绪都浮动,所以连小乘的无我观都达不到,更别说大乘的证悟空。

所以第一步大家已经明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就要做到一个固定不动的心性,因为已经认识到,不动不摇不增不减的佛性才是我自己,你为什么还随着自己的贪嗔痴而浮动呢,浮动就说明你没有认识,若真认识了就不会浮动。特别是第二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是菩萨乘的空性,像空中道场中顶着“悟”字的师兄,有四五个,大家可以看看人家怎么说话,怎么对待不同的遇境不同的观点,人家遇到不同意见或者观点,微微一笑而过,没有任何感觉,并且知道怎么很巧妙的圆融过去,当然有些管理为了空中道场,避免不了要禁言,或者要踢某个同修,但这并不代表他的本性,因为他是为道场考虑,所以大家对证悟空性要引起注意,当然佛的完全证悟空性,还没有要求那么高,但大家至少要达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最初的因缘也要知道,若不知道这个是很难入佛门,当你知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学起来就更快了,最后我们达到佛乘的证悟空性,就完全没问题,只是时间长短和机缘的问题,因缘成熟你就完全证悟佛的空性,大彻大悟,生死已了,因为那时候你知道没有生死这回事,你现在说没有生死,是嘴上没有,是经典上没有,和你没有关系,因为你没有行证到,也没有思维过,只是看了经典这么说你就这么说,你看心经说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你也这么说,就行不通。所以大家要注意依照三个阶梯,脚踏实地的精进修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0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