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壹点文史研究院郭学军整理
郑学智副厂长在红光厂晚上开会时讲话
郑学智副厂长(中)在啤酒车间施工工地
山东福寿园和大众报业集团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发起的“梦回红光”历史资料和口述往事征集活动,已经进行了2个月,主办方本来预定7月底结束。现在情况有变,有感于山东小三线军工企业——国营山东红光化工厂老职工和职工家属踊跃的捐献热情,主办方经协商决定,“梦回红光”历史资料和口述往事征集活动再延续一个月,至8月底结束集中征集。有捐献想法的红光厂老职工和职工家属可继续参与捐赠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公开征集有关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照片和当年职工使用过的各种劳动工具、生活用品、文字影像资料、票证,以及企业产品样本等。对于具有典型意义的史料,主办方将登门收集和采集信息,并请当事人口述所捐史料背后的故事。目前,主办方正在对已经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在红光化工厂旧址选择了一处老院子作为资料陈列馆,修整后进行布展,并择机公开对外展览,以再现那段难忘的小三线军工企业发展历史,留住红光记忆。有意愿捐献资料的红光人和家属请拨打捐赠--。您只需一个电话,主办方就可以登门采集,实现您的捐献意愿!
7月29日,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原山东红光化工厂副厂长郑学智之子、同时也曾为红光厂职工的郑东先生,在家中捐出父亲郑学智当年在红光厂的一大宗老照片、老文具、老文件等珍贵资料,以及母亲魏淑美作为随调家属,当年在长清县百货公司驻红光厂门市部工作时的照片。他介绍起父亲当年在红光厂废寝忘食的工作场景时,激动的心情难以抚平,几次热泪盈眶。郑东先生动情地说,作为一个军工二代,在父亲身上,他感受到了父亲那一代小三线军工人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和敬业精神。父亲就像一座丰碑,是他一生中学习的榜样。他在自己的工作中,也一直在学着做父亲那样的人,传承父亲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实干奉献精神,无愧于一个红光人。
郑东先生动情讲述父母当年的故事
郑东(49岁)口述:
我们老家是章丘普集街道郑家寨村。祖上靠打铁为生,后来闯关东去了东北吉林。我父亲郑学智年出生于东北。在他很小时,我爷爷奶奶就不在了,他跟着我的二爷爷二奶奶在东北生活,很是艰苦,经常外出捡拾煤渣。但贫寒的生活使我父亲从小就养成了特别刻苦学习的好习惯,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年8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吉林化工学院,分配至老家章丘明水化肥厂工作。回到老家,经人介绍,父亲和当年在章丘吕剧团当演员的我母亲魏淑美结婚。看看老照片就知道,我母亲年轻时很漂亮,她嫁给父亲,生活幸福。年,山东筹建生产梯恩梯炸药的山东红光化工厂(军工厂),因我父亲正好学的是化工专业,组织上调他到红光厂。没有顾及从生活比较好的县城调到偏辟的山沟,并且家里有患病的老人需要照顾等实际困难,父亲无条件地服从了组织分配,来到红光厂。
郑学智上大学时期照片
郑学智夫人魏淑美年代在章丘吕剧团时的演出照
我父亲到红光厂时,我才出生不久。后来,由于两地分居不便,我母亲从章丘吕剧团调到当时的长清县百货公司驻红光厂门市部当营业员。她虽然不是红光厂职工,却也在红光厂上班,算是和父亲团聚了。年,我5岁那年上了红光厂的幼儿园,后来陆续在红光厂职工子弟学校上了小学、初中,又考进长清七中上高中。年,红光厂招工,我被招进红光厂工作。那时,红光厂已经军转民。年4月,我父亲调到济南市供销社工作,我也跟着随调到当时的济南肉联厂(济南维尔康公司)工作,一直工作到现在。
郑学智在红光厂工作时穿工作服照片
我父亲去世几年了,他以前是个工作狂,工作起来废寝忘食,根本不注意自己的身体。我印象很深的是,小时候父亲整天泡在工地上,现场处理各种设计施工问题。有时我们在家吃过晚饭了,他还没有回来,母亲让我去叫父亲。那时宿舍区和生产区隔着一座山,我心里害怕,就拄着一根棍子壮胆去翻山找父亲。远远就看见父亲屋里的灯亮着,他在埋头画图。勤奋敬业,这是他一辈子的作风。(哽咽)
年吉林化工学院毕业照(后排左一为郑学智
年代后期郑学智(后排左二)和明水化肥厂同事合影
年,红光厂军转民后上年产吨味精项目时,开始委托外单位设计,可在洽谈过程中对方突然退出,若再另找设计单位,整个项目要后拖半年时间。厂里决定让父亲担任设计组组长,自己设计建设。父亲临危受命,深感责任重大。在无图纸、无资料、无经验的情况下,他利用去其它味精厂学习时绘制的工艺流程图和得到的有限资料,结合红光厂的实际,和几位工程技术人员一同绘制成总工艺流程图、总平面布置图及几个主要工序设计和施工图,短短数月就完成了味精工程项目整套施工图设计任务。经施工、安装、试车一次成功,产品质量达优质水平。此项目总投资万元左右,由于利用了原厂房、设备,新投资万元,节约投资万元,节约设计费18万元,这在当年可是一笔巨款。整个生产线仅用十个月时间就顺利建成。经国家和省级评委鉴定,认为布局合理,工艺、设备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郑学智当年使用的制图用圆规盒后来,红光厂上啤酒项目时,他已经是分管技术的副厂长。父亲由于常年超负荷工作,身体严重透支,那时已经患上高血压、心脏病和肾炎等多种病症,但他依然忙碌在工地上,整天不着家。医院看病,大夫要求他住院治疗,但他只拿点药就又跑到工地去了。实在支撑不住时,他就躺在用黑板搭建的床上指挥施工。母亲为了父亲的身体,不知哭了多少次,经常是做好饭给父亲送到工地上吃。但工程不等人,父亲一直咬着牙坚持着。
郑学智副厂长(前左一)陪同上级领导查看红光厂生产的啤酒
那时正赶上冬天施工,工人们加班加点很辛苦,也没有任何加班费和补助。为了给工人一点鼓励,他向厂里汇报,给工人加顿餐,但他自己还是吃我母亲送的饭,从不去享受这个待遇。最后,只用了8个月时间,建成了一条正常情况下需要2年才能建成的万吨啤酒生产线。可当出酒的前一天,父亲却因输尿管结石急发,医院。出酒时,大家兴高采烈地奔走相告,欢呼庆贺时,医院的病床上……
郑学智夫人魏淑美在百货公司驻红光门市部工作照
父亲不但在技术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在工程施工方面也是严格要求。现在许多人靠工程敛财,富了自己,损害了国家。我父亲具体负责那么多设备、材料购买和设计施工工作,从没有收过人家一分钱的馈赠,真正做到了两袖清风。记得有一次,有一个设备供应商来到我家,父亲当时不在家。对方说给郑厂长捎来一件小礼物,随手把一个铁盒子放下,母亲还没有来得及劝阻,对方就撒腿跑远了。父亲回家后,得知情况告诉母亲,“咱一分钱的东西也不能要人家的!”打开铁盒子一看,原来是一打钱,父亲立即让母亲给退了回去。
年红光厂上马年产吨味精设计文件
我现在企业也算个中层干部,也负责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我理解了父亲当年的作为,也时刻以父亲的这种作风为标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做他那样的人。这都是父亲这一代红光人提供给社会的正能量,让我受用无穷。
年代的红光厂啤酒生产厂房
现在,你们举办这个“梦回红光”历史资料和口述往事征集活动很好,就应该永远记住小三线军工人的无私奉献精神,继续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