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艺人清溪守艺,纵横经纬间

青少年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77/

四川新闻网消息从农耕文明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到现在几近失传的承载手艺与乡愁的老物件,陪伴老清溪人生产生活数百年的传统竹编工具,即使快要淡出人们视野,依旧以小部分人的坚守而保留着其实用价值,成为现代生活的“稀罕物”。

今年58岁的李贵友,是清溪镇建新街社区一位竹编老手艺人。年,12岁的他跟随姐夫学习竹编技术,从竹箩、竹筛开始,再到背篓、簸箕,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贵友技艺日臻成熟,18岁他便自立门户,一双巧手,一门手艺,李贵友养活了一家老小。

竹编技艺,自古以来都是篾匠一代代口传身授,在实践中逐渐掌握编织技巧的。从竹片到成品,熟练地运用锯子、推刀、刮刀、搓刀和竹夹反复切、磨、弯、嵌,要经过至少十几道工序。

清溪的竹编工艺经过无数代手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风格,谈起竹编,58岁的李贵友打开了“话匣子”。

“我的父亲是做木匠的,我们这家人都在木头竹子里面讨生活。竹编,只要你说的出来,我都能做。”李贵友一边说着自己的竹编生涯,手上的活也没停下。放置竹笼的板凳,划痕疮痍,摆放整齐的十几把刀具,刀口被磨得锃亮,跟着李贵友已经40多年了。

“竹片的选择很有讲究,太嫩了要折断,太老了没有韧性。”弯了弯手里的竹片,李老自信说道。

片刀上下翻飞,竹被劈成粗细匀净的韧片,经过一遍遍打磨,再刮去竹子里黄底层,竹片的颜色变得纯净。木质圆规在他手中飞快旋转,黑色的墨粉连成一个标准圆,竹质底片切割后紧密的拼接在先前制作的外圈里,不一会儿功夫,竹蒸笼的一层已然成型。

穿插编织、上下压挑、经纬交错,竹子的柔韧之美在他手中成就为一件件精美实用的工具,是清溪人一代一代岁月的积淀和智慧的结晶。

随着时代的发展,竹编品的市场越来越小。但是李老说,手工制品的灵气是机器无法替代的。

旧时代的竹编工具虽有淘汰之势,除民间艺术价值及乡土情怀外,竹编工具透气性好、柔韧性强、精细、轻便、耐用,在清溪人家中,仍然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位置。

阴雨蒙蒙中的建新老街边巷,显得有些冷清,黯淡湿润的地板与两旁黑瓦白墙在诉说着这条街悠久的历史。随着塑料、玻璃制品的兴起,像李老这样坚守手工竹编的已经寥寥无几。

但一到逢场,巷子两边的店铺前,悬挂着背篓、簸箕、筛子、笤帚等,店主们一边忙着完成手中各式各样的竹编制品,一边吆喝叫卖,让人沉浸在古镇远离时代发展的慢节奏韵味中。(供稿:犍为县清溪镇向雨欣)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4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