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生气,但我不说如何体面地表达愤怒

上学时,有个小男孩总爱拿圆规戳我背。

我妈就告诉我,那你也戳他,不要让人觉得你好欺负。

说起来容易。可是,我做不到啊。我不想变得和他一样讨厌,不体面(但其实心里是怕的。哪怕是脑海中的暴力对抗,也觉得害怕),结果什么都没做。

很多年过去,“如何表达愤怒”依然是人生难题。

大部分情况下,我明明已经非常伤心/很气了,但对方甚至不知道我在生气。只能从“被拉黑”、“主动疏远”、“离职”、“退出群聊”等行为中推测:啊,她刚刚生气了,但是为什么呢?

简单心理的文章写过很多次,情绪的管理有三步:识别(recognize)、表达(verbalize)、管理(manage)。

毒鸡汤常常教人跳过前面两步,直接针对最后一步说:吃亏是福,知足常乐,你要退一步海阔天空。

它背后的意思是:愤怒是坏的、没用的。人生的真理是永远假装理性镇定、怡然自得——这导致人们常常无法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愤怒,把“压抑”当成“情绪管理”。

让我感同身受的是,不久前一篇文章《如何优雅地告诉别人我生气了》的评论区,大家普遍表达的困惑并不是“如何控制愤怒”,而是“不懂怎么表达愤怒”。

——要么忍着忍着突然发飙,要么心跳加快、手抖、说话带哭腔:

不知道如何开口反驳别人;

还没说话已经开始哽咽了;

独自在内心默默“表达”愤怒;

反复告诉自己:别生气,生气也没用

……

心理学家认为,这些“无法生气”的举动,可能是因为你不允许自己表达消极情绪。你在内心深处认为,愤怒是“不好”的,它会让人产生“分离、不同和孤独”的感觉(Lerner,)。

事实上,愤怒是人类最普遍的情绪之一,它再正常不过了。愤怒的存在是一种内在的警报,它告诉我们有些事情不太对劲,比如你的人际边界遭到了侵犯。

当你压抑愤怒时,它被掩盖、否认和内化,可能导致不健康的情绪反应,让你进行内在自我攻击(自卑、羞耻、孤立、内疚)。

如果你也是一个无法当面生气的人,我们会在这篇文章里聊聊,愤怒的“显性”交流不仅是勇敢行动的催化剂,也是自我得到治愈的开始。

图/npr

什么才是“体面的生气”?

冲突解决教育协会(ConflictResolutionEducationConnection)认为,愤怒有三种表现方式:

被动愤怒(PASSIVEanger):当一个人回避愤怒情绪时,ta会将愤怒的表达内化。比如摔门、记仇、报复、断绝关系……都是消极愤怒的表现。攻击性愤怒(AGGRESSIVEanger):以伤害他人(情感、身体、心理)的方式表达愤怒,比如大喊大叫、暴力殴打、恶言相向。自信愤怒(ASSERTIVEanger):愤怒以一种不具威胁性的方式直接表达给当事人,这是所谓愤怒的“建设性沟通”手段。

这三种愤怒的表现、影响,大致可以归为下表:

研究发现,“爆炸性愤怒”(向他人发泄)和“愤怒内抑”(将愤怒控制在内心)(Siegel,年)。这两种情况都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比如可能导致个人在在情绪和社会层面的功能的不适应。抑制任何情绪(包括愤怒),都会导致积极情绪体验减少,社会功能受损,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JohnGross,)。

不难看出,被动愤怒和攻击性愤怒,都不如“自信愤怒”体面。

为什么说出“我生气了”这么难?

心理学博士RebeccaPropst发现,人们之所以害怕发火,至少有以下8个原因:

1)认为自己想说的话“违背大多数人的观点”;

2)害怕被报复;

3)觉得自己会输,或者自己会在冲突中“僵住”(freeze);

4)不想伤害其他人;

5)害怕别人会怎么反应,因为ta们从前不认可你的观点;

6)觉得不能在不失去勇气的情况下做这件事;

7)发火后会内疚;

8)仅仅是因为不知道如何表达。

这些感觉的来源可能是:

无法识别、感受自己的情绪,产生了对愤怒的麻木感觉(有时这会造成“躯体化”,表现出身体症状);不发火,是一种无意识中想要控制局面的表现(如果我能控制住自己,双方就能和解,这样结果还是好的);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觉得自己在人际关系中“不值得”。即便呆在一个虐待关系中,也认为自己的愤怒是不合理的;在生命早期的关系中,当别人不尊重你时,你的表现就是“僵住”。早期创伤或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导致你不会发火;压抑愤怒所导致的内在攻击,可能让你觉得对方不当的批评是有道理的。所以你的反应不是愤怒,而是自我批评;你认为“发火”一定会破坏依恋关系。因为在你的经验中,家庭成员或同龄人使用愤怒来“打破关系”,而不是“让事情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即使我表达愤怒,也没什么用,一切都不会变的”。这种情况被称为是“习得性无助”,长期的压抑愤怒导致个人在心理层面感到疲惫,它影响到了你改变的能力。

图/Inc.Magazine

一些性侵研究显示,许多女性在成年之后,才第一次体会到愤怒。

心理学家认为,习惯性压抑愤怒,可能来自于童年亲密关系中的防御行为。

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ta是无能为力的,可能感觉不到愤怒的情绪。最有可能的应对手段,是使用了分离(dissociation)或抑制(repression)等防御措施(Eckstein等,)。

当大环境不同情、不回应、不支持ta的需求时,防御系统就会被激活。因为即使是表现出了愤怒,孩子也明白,这会让ta面临更严重的后果。

但压抑的代价是什么呢?

被压抑的愤怒并不会自行消失,而是转化为两种主要情绪,一种是自责(内疚),另一种是泛化的焦虑。

愤怒的“显性”表达,才是自我疗愈的开始

要表达我们在上面所说的“自信愤怒”,关键是多进行“I-statement”(以“我为开头的叙述”)。

比如:我难以接受这样的评价/我觉得很生气/我感觉很不好/我没有你说的这么差。

在这个过程中:

重要的是要谈论你的感受,而不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4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