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手账中,有一条有趣的记录:那是哥哥一年级暑假后的一天,哥哥跑到书房问我:“妈妈,时间会不会被别人偷走?”我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他说:“老师让同学们回顾自己的暑假,但是我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
我和先生哈哈大笑,这种“虚度光阴”的感觉,其实源于我们对时间使用的“不自觉”。因为不会管理时间,常常觉得“忙忙碌碌却什么都没做。”意识到这一点,就可以开始时间管理的第一步:“日程管理”了!
我的一天怎么过(记录日常行为)?
让孩子管理自己的时间,第一步其实很简单,就是记录自己一天的生活,对自己如何使用时间有比较具体的理解。3岁左右的孩子,爸爸妈妈可以用日常作息来引导孩子思考:宝宝每天几点起床?几点睡觉?白天都做了什么?
如果这一天的生活过得非常丰富,也可以在睡觉前由父母带着回顾。在三、四岁习惯养成的阶段,这样的“回顾”,能帮孩子建立起有意识管理时间的习惯。
对于已经进入小学阶段开始学习的孩子,上面这种时钟计划图则是更好的工具。一来饼图非常类似于生活中常见的钟表;二来做什么事情花了多少时间,孩子也能一目了然。第一次把妹妹的记录变成时钟图,她就感叹:“原来我用了那么长时间睡觉!”那么该如何带孩子做时钟图呢?你需要用到一个圆规,或者找个圆形的杯子、一些彩色笔,一个量角器。
第一步:帮孩子列出一天的活动用不同颜色代表,并记录每项活动大致花费的时间。
第二步:画一个圆,并将它分成代表一天24小时的24份。
第三步:让孩子根据活动花费的时间涂上对应的颜色。
Tips:在罗列一天做的事情时,不用太过详细,比如刷牙、洗脸、看绘本等,
直接可用“早上的准备”“阅读”来表示。而对于一些明显可能容易浪费时间的项目,比如玩游戏等,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写得详细一点。这种时钟图,慢慢可以演变成更科学管理时间的饼图时间轴,在后面的课程中,我会更详细地讲解。
分析日常记录,找到“时间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