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无用之用,难成大器

庸人才会自扰。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庄子《逍遥游》

惠子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树干却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

做过宰相的政治家、哲学家惠子说了这么一大段精妙的论证,为了证明庄子的言谈大而无用。但庄子是个辩论小能手,岂能被人说了去。

庄子说,你没看到野猫和黄鼠狼,为了捉小动物,身手敏捷,能上能下,没有去不了的地方,但一不小心就中了猎人的机关。你家那棵大树,怎么会没用呢,这树虽然不能为木匠所用,但是你可以在天热的时候在下面躺卧着乘凉,也可以绕着这棵树转圈锻炼身体。正因为这棵树看起来没用,刀斧不会去砍,也不会受苦啊。

按照庄子这个说法,一个姑娘太美了就成了红颜祸水,祸国殃民。丑到极致也安全到极致,没人会打主意。

庄子反驳惠子“大而无用”的例子,并不是说一个人应当做废物,没有任何特长才安全(废物在社会上没有生存能力)。实际上他是提醒在乱世中才智之士不可急功近利为统治者役用,否则很难有好下场。

这不是与“乱世出英雄”相悖吗?所以还是在于个人选择,见仁见智。

惠子想必觉得,你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倘若苏格拉底在边上,早就忍耐不住来问庄子,“大家讨论这么激烈,我就想问问,什么是“有用”?你是如何定义“有用”呢?”

苏格拉底太讨人嫌了,如果活在现代,无论在哪个群都会被踢出去,在公司也混不下去。

庄子自然不会接苏格拉底的茬,下定义不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喜欢的事,他会和苏格拉底讲故事,一个故事不够再接着讲另一个故事。西方哲学家们讲究精确定义,但是东方哲学家喜欢让人去悟道。

按照东方思维,太极阴阳,相互存在。没有阴哪来阳?没有黑暗,哪里来的光明?

完全光明的世界,也是完全黑暗的世界。

每个人都有自己判断“有用”、“无用”的标准。有句话这么说:“彼之砒霜,吾之蜜糖”,对你来说是砒霜一样有毒的东西,对我来说可能就是甘露。不喜欢榴莲的人,闻着味儿要捂着鼻子,喜欢的人则是食指大开。

对某些人有用的东西,对某些人就是无用。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地缘政治”对于不关心国家大事的人来说属于“无用”,但如果有一定敏感度的人,了解它有助于理解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如何演变,进而推断出国际形势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最后推理出对个人的影响。

有些人以为美学只研究什么是美,其实美学的范畴还包括悲剧和丑。

帮助学生就业显然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但是很多人在选择专业的时候,首要考虑的就是就业问题,这真是个莫大的讽刺。

如果简单的分类,大学所学知识可分为“做人”和“做事”,那些教人“做人”的课程,很容易被归类为“无用”范围。文学、哲学、历史都是此类“无用”之知识,因为这些学科毕业后,并不容易找到工作。

反而是“计算机”、“工程学”这些“做事”的知识更受人欢迎。一毕业就能干活,薪水也拿得更高一些。

国学大师王国维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一派,他认为哲学和美术才是人类文化的最高成就。王国维这里所指的“美术”是指艺术,美学之术。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都兼政治家,无论是孔子还是墨子、荀子、孟子,包括上面提到的惠子。这很正常,因为中国古代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官员,而儒家成为官方指定,也是因为儒家的理念和统治阶级的利益相符。

从而导致中国学术传统会有如下突出缺陷:

A:重实用而忽视学理

B:重政治,而轻视其他职业

以当政治家为最高尚最光荣,这种唯政治功利主义(注意,此功利主义并非西方的功利主义理论),导致中国的哲学与美术(艺术)不发达之一的原因。只追求“用”而不追求“理”,重技术而忽视科学,最终导致东西方大分叉(李约瑟之谜),工业革命在西方出现,最终被西方列强踩在地上摩擦。

大趋势如此,到个体范畴同样如此。

年发明的灯泡,为什么到现代依然存在“烛光晚餐”,按理说,有了灯泡,何必再点上“蜡烛”这样“无用”的东西。

王国维说,人于生活之欲外,有知识焉,有感情焉。感情最高之满足,必求之于文学、美术。知识之最高之满足,必求诸哲学。

一个人的价值观如果仅仅以“是否对自己有用”为出发点,那么很容易忽视那些当前看起来“无用”,但长远有“大用”的东西。

俗话说,庸人自扰,便是如此。庸人多数只看眼前利益,只会用肉眼看世界。很容易被肤浅的事物所吸引,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发现事物的内涵。

庸人只选“容易”的事来做,而不是选“正确”的事来做,因为正确的事情往往很难做。

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用容易的办法来解决。企业中,有人业绩不好就换人,不思考企业自身的问题。同样对于个人来说,在一个企业做不好,就换公司跳槽,指望找到一家上司通情达理,管理制度完善的公司,不思考个人自身存在的问题。

庸人学习的时候,总是抱有“走捷径”的想法,希望别人把难啃的大部头嚼碎了自己来吃,这样好消化。毕竟啃大部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短期又看不到效果。

我在小时候听过一个笑话,一个年轻人读大学学习的是哲学,过年回家和老父亲一起吃饭,老父亲就问儿子,你学的哲学有什么用。儿子指着桌上的鸡说,在你看来这是一只鸡,但是在我看来,除了这只“实在”的鸡,还有一只“抽象”的鸡。老父亲开心地说,那你就吃那只“抽象”的鸡好了。

编写这个段子的人恐怕认为哲学是一种饿了不能当饭吃,渴了不能当水喝的学问,因而写这样的段子来进行讽刺。哲学确实如此,不管吃不管用。同样是“无用”的文学还有娱乐功能。

读哲学书不同于听音乐、观赏绘画、雕塑、看电影,不像小说能打发时间,甚至不如诗还能让人憧憬远方。

经验科学的重点在于“回答”,而哲学的重点在于“发问”。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提出一个好问题的难度远远超过回答一个问题。但哲学也不能完全偏执于发问,不然就会陷入怀疑主义。

哲学很难,即使如我,到目前为止勉强瞧见门槛,连门都没入。只不过我瞧见了哲学的妙处,所以在这废寝忘食地,大书特书。

王思聪五岁出国读小学,所有的教育都在英国完成,毕业于伦敦大学哲学系,他的哲学水平怎样我不知道,但是人家商业很成功。你说那是因为他老爸给了他钱和资源,我也没法解释,毕竟我和他不熟。

我说这个例子不是说你学了哲学就能和王思聪一样棒,而是说明哲学这种“无用”之学,只有不以读大学为了好就业(多赚钱)为目标的人才会选择。

哲学,因为过于抽象,所以通用。因为通用,就等于没用。对于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哲学爱莫能助。它提供的是关于世界、人生、价值的智慧。

现在是凌晨3点20分,脑子有点浆糊了,我打算停笔,但是停笔之前,我想再啰嗦几句。

不要把哲学当作灵丹妙药,如果不开心,去看脱口秀。如果生病了,请找医生。如果找不到工作,请好好研究一门手艺。

哲学没办法速成,也不能解决眼下的问题。学习哲学,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工程。

如果你看到这里,建议你从黑格尔的《西方哲学史》读起,可能没有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那么有文学性,但起码客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8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