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孤平,为什么说是格律诗的大忌

孤平为何是格律诗的大忌?

什么是格律诗?格律诗就是遵守平仄格律的诗歌作品。而平仄格律在相替、相对、相粘、对仗、押平声韵这些规则之上,提成了总共十六种具体的平仄格式。

这就好像数学老师告诉了你什么是圆,然后还送了个圆规给你。我们在使用这四种(加上绝句、五七言变化)基础平仄关系来安排自己的用字,那么画的这个圆不管怎么说都是圆的,至于你用什么笔芯(红色、蓝色?)来画,圆规是不管的。

孤平并不出律,圆还是画圆,但是它呢,就相当于是白色的笔芯,画了出来你只能看见印痕看不见圈圈,这么个无厘头的行为自然就是画圆圈的大忌。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孤平历来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启功版,认为只要两个仄声字夹着一个平声,就称之为“孤平”,也就是说除了韵脚位置,平声必须是以双音节的方式出现在句子中间。但是如今这种说法并不流行。因为唐诗中有大量的“鲤鱼翻波”,即“平平平仄仄”的变格“平平仄平仄”后三字也属于他说的这种孤平,却是普遍得不得了的格式。

同时在其他很多情况下也会发生双仄夹一平,如杜甫的“宋公旧池馆,零落守阳阿”就是“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这个出句是“鲤鱼翻波”之后的“首字不论”,原本应该是“平平平仄仄”。

这种现象很多,很普遍,所以如今一般采用第二种说法,即王力版孤平。

这是指一个押韵的律句除了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这个句子即犯了孤平。

如“平平仄仄平”中,如果首字发“仄”音,就会变成“仄平仄仄平”,即犯了孤平。

这种孤平,相对于启功版就要少得多,同时有针对这种孤平的拗救。

比如前两天随手写了一首小诗,后两句是“洞主仙踪杳,一身清露归。”这里的对句实际上就是孤平拗救。“一身清露归”,第三字原本是仄声字,这里使用平声字,就对首字“一”字作为仄声字造成本句孤平做出了拗救——实际上就是强行创建了一个连平双音“身清”,让吟诵通顺性回归正常——这就是一次孤平出律拗救。

而在王力版孤平的规则下,所有格式中只有“仄平仄仄平”会被判定孤平,这对学习格律诗创作的朋友来说相对友好,更容易。而拗救方法也简单,把第三字换成平声,变成“仄平平仄平”即可,即便是处于五律的第四句,也不会破坏整体的平仄关系走向。

有朋友就会问,李商隐的“高阁客竟去”,“平仄仄仄仄”,戴叔伦的“万里杨柳色”,“仄仄平仄仄”不是孤平吗?这个倒还真不必算孤平,如果只单看这两个句子(忽略拗救),是完全的出律,二四关键位置上的平仄不对,失替,这是比孤平严重得多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考察格律诗的孤平了——因为这样的句子如果没有救过来,根本就不可能划入格律诗,讨论孤平也就没有了意义。

他都把圆规掰成尺子在用了,画出来都不是圈圈了,你还何必在乎圈圈的颜色?

再有一点,它们都是仄收的出句,并不符合王力版孤平是需要在押韵句中出现的基础。

说了这么多,那么到底为什么孤平是大忌呢?

格律诗为何而生?格律诗的初心是为了避免用字声调错误产生的音病,而四种基础平仄关系是一种音调完美的不完全归纳。既然是不完全归纳,自然有很多不符合平仄格律的诗同样音律优美,高低有致。所以格律规则是个套子,你能套进去,或者你按照套子学会写诗,会自然避开那些音节错误。

而孤平就是被格律规则认为比较严重的一种诗病错误。平声太少,会破坏格律诗音节洪亮上扬,声音清亮,闲适悠远的感觉——这就是声调对写作意境的影响。所以在制定规则的时候,把出现孤平的诗认作出律,在科考的时候认定为不合格。

要知道,合格这个词就是从这里来的。

当诗歌可以影响你的仕途,影响你的未来的时候,你因为一个“孤平”的问题与飞黄腾达失之交臂,可不可惜?那当然是大忌了。

格律诗出律,根本就进不了门,而在进门之后犯错,影响观感和前途,就是大忌。

孤平就是个不出律,但有可能让你前程完蛋的诗病,对唐朝士子来说,是绝对要重视的问题。

至于今天,因为诗歌不能换饭吃,换前途,而且你写出孤平来,也很少有人能鉴别出来。所以,除了有些影响你作品的吟诵性之外,并没有什么打紧——除非你是送自己的作品去参加带有考核标准的协会入门或者比赛。

在有规则的赛场上,任何已知的诗病都是大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6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