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游上海藏在奉贤的木作博物馆,缘何登上谷

北京那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如果你打开安卓应用程序库,会看到一款名为“观妙中国来自谷歌艺术与文化”app,那是谷歌团队甄选了中国30余家文博场馆和机构进行深入合作,搭建的推广中国艺术文化的平台。它以强大的文博资源和高科技,实现人们随时随地在线欣赏艺术品的心愿。

合作名单上不乏举世闻名的故宫、苏州博物馆,但还有一些可能许多人都不熟悉的“小地方”,比如,位于上海奉贤南桥镇的真静木作博物馆。

“观妙中国来自谷歌艺术与文化”app截图这家位于郊区的小博物馆里究竟藏了什么?木作: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木头,是中国人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的重要依托,承载了民族的智慧和创造。从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年前的榫卯结构开始,中国木匠用千年时间搬移变换着自然的馈赠,创造了丰富且恢宏的木艺世界。

木制品虽然随处可见,但大多数人对它们的诞生,对工匠如何“制木”知之甚少。

奉贤土生土长的70后王先生是“爱木”之人,平日一直喜欢收集老家具,研究木艺品和手工艺,多年的积累使他萌生一念,不如想个法子让更多当代人走近这项传统古老的技艺及其背后蕴藏的文明智慧。

他觉得最好要成立一个专业的博物馆。

从年开始,他花了3年时间寻访全国各地,搜罗了近件与木作相关的实物及文史资料。年起,他又着力在全球范围内收集相关的影像资料。

之后又经历了选址、设计、装修及审批等流程,年6月,上海真静传统木作博物馆成为政府的合法认定的民营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它位于南桥镇上的“奉工源”创意产业园,质朴的建筑保留着原先工厂厂房的模样。

“奉工源”创意产业园中上海真静传统木作博物馆本文图片除截图及标注图外,均由澎湃新闻记者朱喆图水泥外墙上有几扇独特的“窗”,展示着斧、钻、刨、凿等木工用具,一下子就亮出了它的身份。

别致的装饰窗博物馆占地多平方米,对外免费开放。有常设的“木研社”展厅和特展厅两大展区。“木研社”空间明亮,用于收藏和展示新石器时代至近代中国传统木作工具,旨在介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王先生带着记者从最深处的展柜逛起,“早在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打磨石器来制作木作工具,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石斧、石锲、石锛、石凿、骨凿、陶挫等初级工具”,他的讲解配合着展板上的图示,玻璃柜里一块块颜色、质感各异的石头变得生动了起来,“这些都是石锛,长方形,单面刃,装上木柄可以用来削平木料”。

从全国各地收集到的各式石锛接连着石器时代,深处的几个展柜分别罗列了青铜时代、春秋和西汉铁器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斧、斤、凿、刀、銷、锯、挫等工具演历史。

青铜制和铁制的斧、削、刀、凿等工具展柜里一套民国时期的紫檀木制木雕刻刀颇为震撼,王先生将其单独陈列,也是独具心意。他说:“木工的工具都是工匠自己制作,足见他们的创造能力”,展板下方还有一块朱漆地人物木雕花板辅以解释工具用途。

国时期的紫檀木制的木雕刻刀套装展厅内的几个落地玻璃展柜则以常见的木作工具类别划分,展示了不同材质、造型的锯子、刨子、尺、钻、锉等,细心的观众可以从中找到“规”和“矩”,感悟“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道理。

“木研社”展厅内景

“矩”是一种标有刻度的折成直角的曲尺,而“规”是专门用来画圆的圆规。有关墨斗的展柜大概是整间屋子最让人眼花缭乱的地方。

各式精雕细刻的墨斗墨斗是中国木工经典用具之一,功能是在木材表面划线定位,衡量放线是否垂直和平整,多用于测量、造屋。民间墨斗多为木工自制,很多墨斗都有主人的个性化装饰,不同的雕饰纹样既蕴含不同内涵也彰显手艺。特展展区目前陈列着精选木作工具,木工艺用品及精致木家具,还有相当精彩的文史和影像资料。

特展展区外景

特展展区内景

各式鲁班尺

木作用的黏胶举例,有鱼胶、骨胶和猪皮胶有咸丰年间的泥木匠行头的执照、清代人家新造房屋择吉日的风水贴,木工的劳务估价单、以木雕家具设计、雕工精细闻名业内的百年老字号“王盛记”的产品宣传单,近代和现当代的木工专业书籍以及多张不同时期展现木工行业和工匠生活的珍贵照片。

咸丰年间的泥木匠行头的执照

清代人家新造房屋择吉日的风水贴

木工的劳务估价单

百年老字号“王盛记”的产品宣传单

木工专业书籍比起收集木作实物,要找这些文史影像资料更难。“从18世纪照相技术发明到21世纪数码技术发展之前,照相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还是一件相对奢侈的事,大多人主要拍摄目标都是家庭生活或亲友,反映社会各个行业百态的相对来说很少。我们从新闻报纸还有一些西方摄影家的作品集中找到了一些真实反映木工行业和劳动人民生活的照片”,王先生说。

“南京路上好八连”战士热情帮助上海天津路小学学生成立木工组,该图也列入线上特展“中国传统木作影像展”中得益于和谷歌艺术和文化团队的合作,许多照片已经出现在线上特展“中国传统木作影像展”中。虽说以黑白相片为主,但鲜活的画面配上图解,足以反映中国人的勤劳和努力。

与谷歌团队合作的线上特展“中国传统木作影像展”截图谈起谷歌缘何选择木作博物馆合作,位列在39家“中国文化精粹”典藏之中,王先生坦言当时对方主动联系他的时候,他有点“蒙”。毕竟上海百余家博物馆,众多场馆所处地段优越,馆藏丰富,而这家小小的、还在郊区的木作博物馆,并不突出。“应该是中国木文化,木工艺更具魅力和吸引力吧”,他解释说。和名匠大师一起做木工

如果仅仅只是展示,那么这家小馆确实很难出彩,但事实上,它还是一家能“玩”的博物馆。

作为木文化非遗组织,馆内设有特别的木作工坊体验区,访客可以使用馆方提供的工具,自己动手,尝试一下木工活儿,看看神奇的木作用具,解析一下经典的榫卯结构,玩玩榫卯玩具,或者直接做一个简单的木制纪念品。

木作工坊体验区

榫卯玩具更厉害的是,体验活动还有两位名匠助阵。首届“上海工匠”、“五一”劳动奖获得者顾德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榫卯技艺)传承人彭俊发师傅会亲身示范并做指导。在过去的几个月,已经陆续有多家上海高校的学生、社会上文化机构和组织前来体验。今年儿童节期间,博物馆还专门开设了手工活动“给妈妈做一把梳子”,两位大师讲解木头知识以及做梳子的步骤,小朋友自己选好想用的木材,画出图样,最后交由两位师傅依图制作出成品。

儿童节特别活动“给妈妈做一把梳子”,小朋友设计图和最终成品“根据体验者不同年龄,不同基础,体验活动的内容和参与程度都会不同”,博物馆执行馆长寿丹凤介绍说,“我们与本地部分高校已经成为了共建单位,博物馆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和学校一起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合作以及文物保护领域产学研协同发展”。两位名匠的工作室就在作坊后方,记者采访时,他们分别在制作明式南官帽椅和花架。

“上海工匠”、“五一”劳动奖获得者顾德先顾师傅说:“看到有年轻人来体验,我们就挺高兴的!木工其实是又脏又累,要有耐心,又要吃苦的活儿。现在愿意从事这样的年轻人太少了,希望通过博物馆传播和教育,手工作坊这类活动激发一些‘好苗子’,将传统经典的手艺传承下去”。

木工台上的工具彭师傅向记者展示了花架架面的设计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榫卯技艺)传承人彭俊发他抹开架子底下的木屑,薄薄的木板上出现了一个圆形切分图,他语重心长道:“做木工也要懂点美术,提高审美鉴赏,就是年轻人说的要有‘品味’,不然做不好”。

花架设计图工作室还有个秘密角落,除了两位师傅外,别人都不得入内,原因是里面有几个操作起来相当复杂且具有危险性的机器。“眼下的木工,是机器结合手工的时代,纯然依靠手工,效率太低,用机器辅助完成一些基础开料工作,不能用机器替代的环节则要坚持手工”,顾师傅解释道。

“闲人莫入”的操作间整个木作博物馆就像它的名字“真静”一样,真诚宁静。王先生说曾有访客告诉他,在木工体验的过程里自己放下了手机,忘掉了烦扰。

真静木作博物馆办公区花园一景这是很多时髦的展馆做不到的地方,也是都市人需要的地方。真静传统木作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0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