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在哪里出诊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kioiaza/
民国的标签有很多,战争、荒诞、浪漫、贫穷都在其中。那些处于旧时代与新秩序交替时段里的人,也处处透着拧巴和撕裂。有人崇尚自由,有人死守传统,互不相让又互相妥协。
鲁迅如是,张爱玲如是。
民国五大才女之一的苏雪林,也如是。她一生没有离婚,却也名存实亡。
年,浙江瑞安的一个书香门第,诞生了一个女孩。以梅花为意,取名苏小梅,后改名苏雪林。
读书传家说的是男孩,而不是女孩。苏雪林的祖母是传统思想的坚定拥护者,“女子无才便是德”“重男轻女”的观念,在她脑子里根深蒂固。
因此,苏雪林的幼年,根本没有接触教育的机会。
只是反抗命运的人,自小就是叛逆的。苏雪林看着哥哥们每天上学堂,感到很羡慕。可是无论父母还是祖母,都对她的请求置之不理。
既如此,那就绝食抗衡吧。
苏雪林赢了,如愿进了学堂。然而学堂的夫子依然当她是来凑数的,不管不问。执拗的性子上来,她自学了诸如《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书籍,考试的时候,也比那些男孩子的成绩好。
命运依然没有改变,哥哥们去了新式学堂上学,她只能回到家里。
时光来到苏雪林的18岁,家里开始给她物色丈夫。如同鲁迅一般,她也极力抗拒自己的婚事被包办。于是瞒着家里人,偷偷跑到了北京女子师范当旁听生。
那时的北京,名流云集。李大钊、周作人、胡适这些知名教授都在。作为学生的苏雪林,听了很多次他们的讲座,视野变得非常开阔,对自己的追求愈发笃定。
年,苏雪林再次瞒着家人,办好了去法国留学的手续。为了防止家人反对,直到临走之前才告知。父母无力回天,只能不舍的放她离开。
到了那个浪漫国度的苏雪林,并没有过上如愿的生活。不同的生活习惯,语言不同等困难,让她感到无比煎熬,在无数个深夜里,她也会想起自己的家。
如此过了3年,家里寄来了一封信。信上说母亲病重,让她赶紧回去。担忧母亲的苏雪林立马启程回国。母亲病重是真,让她回来成婚也是真。
看着面色苍白,满脸殷切的母亲,苏雪林说不出拒绝的话,只好同意了这门婚事。
男方叫张宝龄,条件并不差,不是什么土财主的儿子。反而也是国外留学过来的新青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比苏雪林上的大学含金量高多了。归国后的工作,是造船工程师,无疑是个优质男人。
对此,苏雪林也是抱着些许期待的。
然而感性的文科姑娘,遇上理性的直男,擦出的火花并不美丽。最先表现出来的是苏雪林,她对这段婚姻本就先入为主的带着偏见,张宝龄哪怕是正常的行为,也会被她无限放大,最后归咎到人身上去。
苏雪林看到鲜花,会诗情画意的形容一番,张宝龄却给她科普植物知识。
深夜之时,明月当空。苏雪林感慨月亮圆,张宝龄则说圆规画出来的是最圆的。
婚后没多久,苏雪林就主动开启了分居模式。
张宝龄虽是理科男,但并不是真的一点不懂风情,他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心意。
他会学习苏雪林家乡的方言,只为让她感到亲切。他还精心设计出一个,以船为造型的小洋口,作为两个人的家。
但这一切,并没有换来苏雪林的好感。
她认为张宝龄造船,只是因为自己喜欢而已,住着并不舒服。在日常生活里,她也以新时代女性自居,拒绝履行正常的妻子义务。
比如有一个,张宝龄卧病在床,想让妻子给自己熬些汤喝。
这个要求,瞬间就触发了苏雪林的防御机制。冷笑着说道:“我是新时代的女性,不是你老家里任人使唤的老妈子,我绝对不会为丈夫下厨。”
张宝龄虚弱的脸上,苍白更深了一分,心无比刺痛。
所以,他选择了放手。
此后,张宝龄自己搬到小房间里,让妻子住大床。为了让妻子眼不见为净,他每天下班之后,很晚才回家。
决绝的态度下,或许还有一些期待吧。
苏雪林没有满足他的期待,只是因为加入了天主教,所以不能离婚。再加上此时的苏雪林,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女作家,离婚也会对她的名声造成影响。
这样的日子到了年,也彻底走向了极端。
苏雪林去了安徽大学工作,张宝龄还留在当地。没想到,这一别竟是36年之久,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
仔细算算,两人朝夕相处的时光不过四年,甚至连孩子都没有。拧巴的苏雪林,后面也没有再嫁人,宁可孤身一人,也不妥协。
她对朋友这么说过:“我宁愿死去,也不想过那种相夫教子的平庸生活。”
在分居两地期间,夫妻两人刚开始还会通信,说一些彼此的近况。可就算是炙热的爱人,都抵不住异地,又何况两个没有感情的人,慢慢的也就断了联系。
后来,苏雪林去了台湾。等她再有张宝龄消息的时候,已经是离开了人世。
看着手里的信,苏雪林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前尘往事如梦幻泡影般,在眼前浮现。名义上的丈夫去世了,她仍然坚持独身,不愿改嫁。
两岸重启交流后,张宝龄的侄子寄来信,说了一些张宝龄生前的事。原来那个男人,依然非常挂念她。有一次侄媳妇想要拆掉一个旧围巾织毛衣,但被张宝陵阻止了,他说这是苏雪林给她唯一一个礼物。
“我不懂浪漫啊,给不了她想要的爱情。”张宝龄遗憾说道。
这件事,也深深触动了苏雪林,她在回忆录里写道:“我也很后悔,因为自己,让他孤独了一辈子。而我这所谓的文学成就,却是拜这场不幸婚姻所赐,想起也是羞愧难当。”
两个对婚姻忠诚,洁身自好的人,却也因为无法理解,上演了这出悲剧。
只可惜人生只有一次,无法重来,愿这二位来世再相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