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周就要高考了,考生们基本完成了几轮复习,就等着“决战”关口了。
最后七天,你会怎么安排自己的学习和作息?时间怎么安排才不会浪费?如何调整心态?家长又该如何做?小编为您来支招!
倒计时7天:5月31日
调整作息
考前一周,许多考生表现出诸如烦躁、做题时出现无谓失误等状况,这些都是由长时间身心疲惫造成的。
睡眠状况直接影响着身体状态,从考前一个星期开始,应该把调整睡眠放在重要位置上。高考前一个星期左右,从作息时间上调整,原来晚上12点或者说一点睡觉,现在开始提前一个或一个半小时入睡,蓄积能力和精力。
倒计时6天:6月1日
保持情绪
许多学校在考前一个星期左右会放假,考生可以在家复习,给考生留出自由复习时间。从这时起,因为考生回归了家庭,所以家长的重要性就突显了出来。
家长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因为家长的情绪通过感染、暗示等心理机制,会影响到考生。同时,家长不要和考生谈论高考的事,不要给孩子过高的目标,不要过分计较模拟题的成绩,不要问孩子准备得怎么样、有没有把握等问题。
倒计时5天:6月2日
适当放松
放松身心,可以适当进行一些体育、娱乐活动,并应该坚持到临考前。适当的体育运动,比如散步、做操、慢跑等有助于心情稳定与放松。不要做剧烈的运动,比如,不要过多时间进行体力消耗大、易产生疲劳感的篮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最好不要游泳、爬山,以免出现意外伤害。
还可适当有些娱乐活动,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看看自己喜欢看的轻松的电视节目,帮助自己情绪放松。
倒计时4天:6月3日
制定方案
要能做到从容进考场,就得提前准备,不然就会临阵慌乱。制订方案要本着不放过考试当天每个细节的宗旨。包括:作息时间、出发时间、复习计划等具体细节,做到从容淡定。
考前避免与同学、老师交谈,因为在交谈讨论中,往往会发现自己某些尚未弄懂的地方,其结果是立即紧张起来;考完不对题,这样有利于以稳定的情绪再战。
倒计时3天:6月4日
提前准备
高考所用的铅笔、钢笔、橡皮、小刀、圆规、尺子以及准考证等,都应归纳在一起,放入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或文件袋中。
不要自己夹带草稿纸,不要把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带入考场。
倒计时2天:6月5日
熟悉考场
去考点熟悉考场环境。确定去考场的方式。一旦发生意外,要及时求助于监考老师或警察。一定要算准路上所需时间,并要留出富余。
考试当天在去考场的路上,行走速度一定要慢,快了会造成慌乱的感觉,直接影响进入考场后的心理状态。
倒计时1天:6月6日
调整心态
考生在6月6日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好心态,做好考前心理准备与物质准备的大检查,以良好的心态、充沛的体力与精力,充满信心迎接明天的考试。
起床要与平时起床时间一样,比平时起床早或晚都不利于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有可能打破经过调整已形成的稳定的生理节奏和心理节奏;中午1时至2时睡午觉,如果睡不着,闭目养神。
另外,高考期间是否由家长陪考,需要考生和家长共同商定,需充分尊重考生的意见。
临近高考,这些事项要记牢!
时间安排
(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入场时间
根据考务规定,语文科考前30分钟、其他科考前25分钟,考生可持身份证和准考证进入考场。各科目开考15分钟后,考生不得进入考点参加当科目考试。
允许带入考场的考试用品
考生进入考场,除2B铅笔、黑色字迹签字笔(建议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无封套橡皮、标准化考试模板外,其他任何物品不得带入考场。
允许带入考场的考试用品:
1.黑色字迹签字笔
2.2B铅笔
3.直尺
4.圆规
5.三角板
6.无封套橡皮
7.标准化考试模板
正式答题前你要做这些
考生进入考场后,按准考证对号入座,将身份证和准考证放在桌子右上角以便核验。考生领到答题卡后,应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准确、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在监考员的指导下正确粘贴个人信息条形码。
规范答题相当重要
开考信号发出后,考生方可答题。考生要用现行规范的语言文字答题。试题答案要全部答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册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生要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所列要求作答。要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得在答题卡上规定答题区域外作答,也不得在答题卡上任何地方做任何标记。
违背考场规则记入诚信档案
考生在考场内要保持安静,不得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打手势、做暗号,不得夹带、旁窥、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得传抄答案或交换试题册、答题卡、草稿纸。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考生要立即停笔,待监考人员收齐检查无误发出指令后,方可依次离开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