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鲁迅,永远的鲁迅

白癜风应注意什么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73124.html

鲁迅先生是什么人?陈丹青曾经谈鲁迅,说鲁迅从外貌上讲,就与其他文人长得很不一样,原话是这样的“老先生的相貌先就和他们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买账,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可是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是那么对着镜头,意思是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所以从鲁迅先生的模样就非常地配他,配他的脾气,配他的文学,也配他的地位、声名与命运!

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言外之意,除了难懂的文言文,难写的作文之外,最令学生发怵的恐怕要数鲁迅先生的文章了!

毋庸置疑,鲁迅生活的年代以及当时的语言环境,决定了先生的作品不可能通俗如白话,再加上文章深沉含蓄的思想内涵,不是一眼就能明白的。可这也正是鲁迅作品的魅力所在。及如果把看别的佳作比作享用美食,令人有幸福的感受。那读鲁迅的作品就是品酒,需细斟慢饮,久久品味。如果静不下心来,当然无法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之处!

要说鲁迅先生的伟大还应该在于他的思想,他对敌人“横眉冷对千夫指”犀利无畏,对青年“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谦逊无私;他为了民族的复兴,对中国腐朽的封建伦理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他又在汲取世界文学营养的前提下,将这种反思外化为精美的文学作品。而这些文学作品则是留给我们后人的无比宝贵的精神食粮,我们有什么理由将其拒之千里之外呢?

在鲁迅的作品中,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就可以发现,方方正正的文字变得多有活力。比如说,描写麻木的看客围观被杀害的革命者:“…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描写烈日下的车夫:“只有脚步声,车夫默默的前奔,似乎想赶紧逃出头上的烈日。”像“捏住”“提着”“逃出”等动词是何等逼真传神!尤其令人难忘的是那一个个独特而又生动的形象:细脚伶仃的圆规杨二嫂;迂腐可怜的落魄文人孔乙己;麻木无知而又自我欺骗的阿Q;儿时天真活泼,成年后木讷沧桑的闰土……这些形象不仅仅已经留在了我们的文学宝库中,更应该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里!

茅盾先生曾经说过:“鲁迅的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风格,而这些新形式又莫不给青年作者以极大的影响,必然有许多人跟上去试验”可见鲁迅先生的作品是如何重要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鲁迅先生又是一很普通平凡的人,透着一些顽皮与随意。他还曾经一本正经地向革命者打探,严刑拷打是个什么滋味?他是准备哪天被特务抓了,心里有个思想准备吗?既不掩饰也不逃避,尽管后来他没有被抓,也没有被打!萧伯纳来中国了,宋庆龄问他,要不要去见一下,他回答是·那就见一下吧!既不迫切也不拒绝,虽然萧伯纳是大人物!看看,鲁迅先生就是这么一个又率性又朴实的人。

现在时代进步了,各种文化交糅融合,人们的事业也更开阔了,选择也更多了。但是有些东西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的。比如说像鲁迅作品一样的精神食粮,面对如此宝贵的文学大餐,我们难道不应该在批判中欣然地接受其精华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