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zjdy/180304/6079778.html
本文转自:上游新闻
虎年春节将至,年味儿渐浓,剪窗花是很多人小时候最喜爱的年俗活动。
在重庆市大渡口区,有一位非遗传承人周定洲,专注剪纸技艺已有55年,培训过两千余名剪纸爱好者,年龄最小的仅有22岁。
1月26日在大渡口区博物馆、大渡口非遗中心举行的体验活动上,上游新闻记者见到了这位手艺工匠,一张张红纸在他手中“变身”栩栩如生的图画。
▲周定洲
专注剪纸技艺55年
一手拿剪刀,一手拿红纸,纸随剪转,一只憨态可掬的小老虎跃然纸上……1月26日,上游新闻记者见到了今年75岁的周定洲,他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堰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堰兴剪纸”第三代传承人,剪纸已有55年。
听说记者要采访,他拿出手机展示了他的剪纸作品:《繁荣昌盛》,剪纸上的孔雀栩栩如生,羽毛十分别致;《巴渝十二景》组图,剪纸手法繁复而巧妙,重庆的热门景点、特色建筑细节满满;趁着春节,他还剪了不少老虎元素的作品。
▲周定洲的剪纸作品
剪孔雀是周定洲的绝活之一。“孔雀和藤蔓属于剪纸艺术中比较难的技艺,其中最复杂的工艺就是孔雀毛,羽毛间隔距离密集,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断。”周定洲告诉记者,剪孔雀毛要运用锯齿纹剪法,锯齿纹俗称“打毛刺”,是剪纸艺术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也是难度最大的技法之一,能让作品更为立体、精巧。
▲周定洲的剪纸作品
记者看到,《繁荣昌盛》这幅作品里的两只孔雀栩栩如生,孔雀就有近百根羽毛,近看根根分明,远看像雾一般。剪这样一幅作品需要多久呢?“年轻的时候需要20天左右,现在年纪大了,要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周定洲回忆,创作一幅大作品,制作过程尤其不易,用时久、程序繁复,“那段时间,每天心里都挂念着作品。”
▲周定洲的剪纸作品
剪纸作品多次获奖
周定洲如何与剪纸结缘?周定洲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他的母亲是堰兴剪纸第二代传承人,剪纸手艺出神入化,他从小耳濡目染,从20岁正式开始跟母亲学习。“刚开始不会用力,手常常被磨出茧子,一不小心就被剪刀划伤。”
与记者谈话间,他也没有停下手上的动作,只见剪刀一开一合,红纸不断旋转,很快,一张十只蝴蝶环绕的窗花剪纸就成型了。“拿剪刀讲究一松一紧,剪的时候用力,干脆利落,剪完后立马松手,我常常教我的学生,这样才不费力气。”
▲周定洲
周定洲说,他在50岁退休之后,才正式全身心投入剪纸技艺中,开始去全国各地参赛。
年,周定洲成为了市级非遗传承人,除此之外,他还获评市优秀民间艺术家、市民间工艺大师、市工艺美术大师等多个称号,作品多次在省市级展会获得奖项。其中,作品《繁荣昌盛》曾获得重庆市工艺美术展金奖,作品《锦羽争妍》获得了第八届工艺品博览会金奖,作品《凤舞巴渝》获得了第二届重庆工艺美术展银奖。
▲周定洲的剪纸作品
最年轻传承人仅22岁
“我的学生大概有多人。”也正是在退休之后的这段时间,周定洲开始投身剪纸教学,坚持用教育推广古老技艺,他的学生中,有人被评为了市级工艺美术大师,有人成了区级非遗传承人。
这其中,有一位学生十分特别,她就是年出生、今年22岁的刘佳雯,她是周定洲最年轻的学生。
▲刘佳雯教小朋友剪纸
年,刘佳雯正式向周定洲老师拜师学艺,踏上学习剪纸技艺的道路,“练好基本功最难,剪纸技艺中的基本功就是剪圆和剪锯齿纹,要一直练习,怎么把圆剪得像圆规一样圆。”
▲刘佳雯的作品
年,她成为了大渡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堰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同时也是大渡口区最年轻的非遗传承人。刘佳雯设计制作的大渡口城市系列剪纸,已被大渡口区博物馆收藏。记者看到,这幅剪纸作品中有马桑溪古镇、马桑溪大桥等地标建筑,山中有楼、楼中有山的独特重庆地貌跃然纸上。
▲刘佳雯的作品
在记者与她聊天的过程中,刘佳雯不时谈到一些剪纸创意。“将古代神话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比如古代的神兽‘穿越’到现代,会是什么样呢。”刘佳雯想通过自己的这些想法,让剪纸艺术变得更有趣,真正让这门手艺走出去。
大渡口区非遗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非遗面临着传承人年龄断层的问题,如果真正要发扬光大,需要年轻的力量。一些老的非遗传承人技艺纯熟,但在创新方面更墨守成规,像刘佳雯这样的年轻人创新意识更强,在传承的同时着重创新,年轻人呈现出来的作品更多样化,也更能吸引年轻人,能让这个技艺一代代传下去。
上游新闻记者谭旭部分图片由大渡口非遗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