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到网友的一个留言,称她们家孩子自觉性很差,不知道该怎么教育,所以来寻求帮助。她说:我们家朵儿小时候就是一个自觉性特别差的孩子,无论是学生还是生活,都要我们提醒或者监督,否则一律不干。朵儿在上小学三年级之前,我真的有一种生多一个孩子要少活几年的感觉,除了每天要守着他做作业,还要随时监督她的日常生活和在校情况。你每天巴啦巴啦的说了一大通,她倒是不以为然,没一小会又归为零,有时候我真的怀疑她就是上帝派来折磨我的。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放学回来的路上,我有事要出去一趟,让她回家后赶紧把作业做完,晚饭后有其他安排。当时答应得好好的,可两个小时之后我回家一看,屋里居然没有人,连书包也没看见,直到天快黑了才跑回家,一问才知道在进门之前,被邻居家孩子叫去玩了。看我不高兴,他快速的翻开书包拿出本准备做作业,看她一副认真的表情,我二话没说做饭去了。估计最多5分钟时间,我无意间回头一看,他哪是在做作业呀,分明是和那墙壁过不去,拿着圆规在那拼命的刮,我一吼她才把手缩了回来,并拿起语文书开始读了起来。半个小时之后我看她认真的在书本上写写画画,准备叫她把书本收开吃饭,走近一看才发现,书本下面压着手机,还看着动画片呢(调的是静音),瞬间崩溃。我真的没招了,请问孩子的自觉性太差应该怎么培养?
其实,类似于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而在其中的原因,多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管得太多,孩子生活在“他制”的环境中,无法形成自觉能力。所以,父母要给孩子自我管理的机会,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合理安排学习和玩耍的时间。要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家长不妨试试以下这几个方法。
1、养成良好的习惯
俗话说,学坏三天、学好三年是有道理的。所以,要改掉孩子这种不自觉的习惯,首先家长自己要坚持。当孩子结束一天的学校生活回到家后,父母要监督他们尽快地把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做好,使孩子养成回家后马上复习当天功课、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样容易巩固已学的知识,使孩子产生一种学习有收获的喜悦心情。这期间,家长每天都认真的屡行自己的要求,一个月之后,孩子基本养成习惯了,以后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了。
2、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
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是培养一个孩子良好的习惯的基础,在和睦的家庭里面长大的孩子性格更开朗和活泼,做事情的积极性也会比较大,所以家长需要做好自己的榜样,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绝对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
良好的家庭氛围才会让孩子的更勇敢,如过长期处于争吵的家庭当中,孩子的性格会比较胆怯,做什么事情都不敢轻易去尝试,更不会主动去做事情,因为在恐惧的支配下已经习惯听从;
3、家里合理的规则
俗话说无规矩不方圆,所以在家庭当中建立一定的规则是很有必要的,家长可以建立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规则,比如,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在晚饭之后需要进行功课的复习;
建立孩子与人相处的规则,家长除了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当中需要对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外,在孩子与人接触的时候也需要建立相应的规则,养成孩子正确的交往方式,主动和别人一起分享,学会谦让,学会和睦相处;
养成孩子在家做家务的规则,孩子自觉性太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孩子的懒惰性,所以在平常的时候需要家长养成孩子主动做家务的习惯,锻炼孩子的自觉性;
4、合理的批评和表扬
现在在很多家长的教育当中都主张鼓励式的教育方式,所以很多时候家长都会使劲的夸奖孩子,不过夸奖也需要注意合理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夸奖会让孩子养成骄纵的性格,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对孩子进行严肃的批评,只有孩子意识到错误的才能及时改正,孩子的自觉性太差,就是因为家长没有及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导致孩子习惯养成。
据专家研究发现,孩子的自觉性是一种主观动作能力,它在一定程度上与早期训练有关。但是,有些父母没有重视孩子早期的训练,例如抬头、翻身、坐、爬行等,对孩子的活动范围限制太多、保护太多,孩子没有机会训练他们的肌肉和动作的灵活性。等到学习上需要孩子尽快完成作业、管住自己的行动时,他们就会出现散漫和拖沓的现象。所以,想打造一个自觉出色的孩子,你最好做个“懒”妈妈。